内蒙古自治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1790字。
内蒙古自治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出发,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成员明确、产权清晰、发展环境开放、参与主体多元以及收益分配合理的农村公有制经济,其发展逻辑包括如下四个维度:
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驱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推广,打破了集体统一经营的发展模式,催生出家庭和集体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模式。目前,农村地区仍面临人口老龄化、空心化、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同时伴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等要求,如何有效发挥双层经营体制中“统”的功能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驱动下,应积极构建包括股份合作制等在内的成员利益分配机制,并向农户提供现代专业化的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以让农户在股份红利和集体帮扶中真正感受到集体的价值。
以新发展需求驱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统一起来,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在这样的发展要求驱动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集体活动的组织者、农村资源的所有者、经济建设的参与者、农村发展的利益相关者,应发挥出比其他农村组织更为突出的资源挖掘优势、活动组织优势、规模发展优势,要通过整合资源实现入股分红、建厂租赁、出租发包等,从而引领农村发展。应确保乡村土地资源、生态资源、历史资源、人文资源、农产品资源等得到有效整合、盘活、利用,从而实现创收;确保乡村文化功能、乡村生态功能、新型化的农业生产功能等得以充分发挥。
以城乡要素流动需求驱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大量城市资源要素开始向农村流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对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即“三资”)的所有权优势,和对外吸纳整合资源要素的信息优势、管理优势、信用优势、组织优势等,另一方面要通过对内实行产权归属清晰、主体明确、分配明晰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对外构建促进各环节主体积极参与的合作机制,来有效确保村集体、集体成员、外来主体之间的密切合作和科学分工,以确保其成为城市资源要素下乡的合作对象,成为能够承接城市资源要素的平台。
以共同富裕远景目标驱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共同富裕的难点在农村,核心问题在于着力解决农民群体收入低、创收难等问题。而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于解决以上问题就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共同富裕远景目标的驱动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通过充分发挥公有制优势,盘活闲置的集体资源资产,以福利共享、入股分红等途径,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并实现合理分配;要通过完善公共服务、建设公益事业等途径,实现农民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富裕。
(摘编自孙晓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发展模式探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它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出发的。
B.20世纪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农村地区出现人口老龄化、空心化等问题。
C.确保乡村土地、生态等各类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利用,实现创收,是新发展需求的要求。
D.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和构建合作机制,利于承接城市资源要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述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意在阐述新发展需求。
B.文章论述驱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四个因素时按从体制到需求再到目标的顺序。
C.本文是总分结构,先阐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然后从四个维度论述其发展逻辑。
D.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将双层经营体制、新发展需求、共同富裕远景目标等进行对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发挥双层经营体制中“统”的功能,有利于应对现代农业发展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的要求。
B.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整合资源实现入股分红、建厂租赁、出租发包等,从而引领农村发展。
C.只要确保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为城市资源要素下乡的合作对象,就能确保村集体、集体成员、外来主体间的密切合作。
D.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并实现合理分配,要实现农民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富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啮齿类动物上腭和舌前2/3区域感受到的味觉刺激分别经面神经(颅神经VI)的岩浅大神经分支和鼓索神经分支传递;舌后1/3区域的味觉刺激经颅神经IX的舌咽神经传递;喉及会厌等处的味觉刺激则经迷走神经(颅神经X)传递。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携带来自味觉受体细胞的味觉信息到脑干里的延髓孤束核,并在此更换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在脑干内.上行,到达同侧的脑桥臂旁核并再次更换神经元;第三级神经元再.上行到达丘脑腹后内侧核并形成第四级神经元最后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