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知识点精讲及习题专练: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一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9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10/15 15:43:25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7530字。

  高中统编版《乡土中国》知识点精讲及习题专练
  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
  思维导图
  全篇概况
  《文字下乡》
  本篇阐述了传情达意的空间之隔。文中批驳了“城里人”对“乡下人”不识字的偏见,指出文字本身具有的传情达意的局限性等特点,指出在熟人社会中表情、动作和声音等都能很好地起到传情达意的作用,文字就未免有些多余。而“文字下乡”,也不应是对“愚”的乡下人居高临下地强制推行的教化。
  《再论文字下乡》
  本篇着眼于时间格局。时间上的阻隔有两方面内涵:一是个人的今昔之隔,指个人一生中不断学习的过程需要记忆来连接今昔之经验;二是社会的世代之隔,指社会共同创造集体记忆和文化经验并将之延续下去。只有当生活发生变化时,感到记忆不够时,才需要借用外在的工具即文字,否则口口相传的语言已经足以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求。而乡土社会的特点正是“不流动”——生活形态定型,缺乏变化,因此从时间格局来看,乡土社会也没有文字的需求。
  知识点详解
  1、如果说乡下人不识字就是“愚”,作者心里“总难甘服”的原因是什么?
  答:乡下人不识字是没有学习的机会,不一定是没有学习的能力。
  2、乡下孩子认字比不过教授们的孩子,为什么?
  答:①没有需要,②没有练习机会,③没有相应的环境。
  3、乡土社会里人与人之间交往有什么特点?
  答:面对面接触,熟悉到凭足声,声气甚至气味即可知道对方是谁。
  4、文字产生的前提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前提是:人和人的接触有了时空的阻隔。作用是:代替说话传达某种意义。
  5、文字的“缺陷”是什么?如何补救?
  答:传情达意不完全;讲究文法和艺术。
  6、作者认为传真技术发达之后文字还有无使用价值?为什么?
  答:作者倾向于无。因为作者认为传真技术发达之后,人们之间的接触就可以突破空间的阻碍,直接用语言而不再需要文字来传情达意。
  7、“共同语言”和“特殊语言”不同在哪里?
  答:前者为大的社群共用,趋于简单化;后者为亲密社群中使用,相对丰富。
  8、作者对“文字下乡”持何种态度?
  答:支持。但有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作者认为文字是现代化的工具,所以必须推行文字下乡;但他认为文字下乡不能满足于开乡村学校和让乡下人多识几个字,而应该结合文字和语言的基础开展文字下乡运动,才能真正让乡下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