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1450字。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 古诗文默写。
(1)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3)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的感情。
(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第一句是写地点,第二句是写远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叠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观景,美不胜收。
【参考答案】 ① 烟波江上使人愁 ② 征蓬出汉塞 ③ 老骥伏枥 ④ 烈士暮年 ⑤ 巴东三峡巫峡长 ⑥ 猿鸣三声泪沾裳 ⑦ 仍怜故乡水 ⑧ 万里送行舟 ⑨ 孤山寺北贾亭西 ⑩ 水面初平云脚低
【点津】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本题需要注意“蓬、骥、枥、暮、裳、怜、贾、脚”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遁形(dùn) 镌刻(juān) 殚精竭虑 惨绝人寰
B. 窒息(zhì) 悄然(qiǎo) 和颜悦色 震聋发聩
C. 炽热(zhì) 屏息(bǐng) 鹤立鸡群 藏污纳垢
D 诘责(jié) 锃亮(chéng) 杳无消息 抑扬顿挫
【参考答案】A
【点津】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
B.震聋发聩——振聋发聩;
C.炽热(zhì)——chì;
D.锃亮(chéng)——zèng;
故选A。
3. 根据语境作答。
今年43岁的浙江天台人张永(化名)被骗了,骗子是孩子的“班主任”。最近受疫情影响,张永的孩子在家上网课。前不久,微信家长群内“班主任”发通知:网课_A_有限,将在开学后办一个“晚托班”进行补习,要求每位家长微信转账1300元。此前学校曾明确表示,任何要求家长在网上缴费都是假的,任何费用都要去学校缴纳。(3月16日《中国青年报》)
受疫情影响,学校“停课不停学”,大多组织在网上教学,没想到这竟然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他们通过QQ、微信群搜索关键词“家长群”,以学生家长身份_B_到班级群中,随后把昵称和头像都改得和老师一致,冒充老师伺机通过发布“交学费”“交资料费”等通知骗取钱财。
冒充老师行骗的套路早已不新鲜,骗子的手段也谈不上有多么高明,而且令人吃惊的是,类似张永的遭遇并非个案。近期,各地公安就接到多起骗子冒充老师行骗的警情,不乏有家长受骗上当。教育部一再强调,“停课不停学”期间上授课不收取任何费用,何以骗子还会屡屡得逞?究竟是骗子太狡诈还是因为这届家长智商太“捉急”?
(1)为A.B两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备选词语:效果 效率 埋伏 潜伏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2)修改文中画线句子的语病。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① 效果 ② 潜伏
(2)冒充老师行骗的套路早已不新鲜,骗子的手段也谈不上有多么高明,但令人吃惊的是,类似张永的遭遇并非个案。(把“而且”改为“但”,应是转折关系)
【小问1点津】
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A.效果:由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多指好的);效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网课是一种授课的方式,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效果。故选:效果。
B.埋伏:在敌人可能活动的地方秘密布置兵力,伺机出击;潜伏:隐藏、埋伏的意思。不法分子以家长身份隐藏在到班级群中。潜伏由“隐藏、埋伏”的意思,故选:潜伏。
【小问2点津】
本题考查病句
连词使用不当。句子“冒充老师行骗的套路早已不新鲜,骗子的手段也谈不上有多么高明,”与“类似张永的遭遇并非个案。”构成转折关系,故把连词“而且”改为“但”。
4. 徐州燕子楼的对联如下,选填上下联顺序恰当的一项( )
催花雨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丝管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著柳风柔 ②秋千影里 ③灯痕犹自记高楼 ④金盏十分须尽意
A. ①④②③ B. ②④①③ C. ①③②④ D. ②③①④
【参考答案】A
【点津】本题考查对联。对联讲究“仄起平收”,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三、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一、二声);其次,上下联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且结构相称、内容相关。
“催花雨小”与“著柳风柔”句式相同,均为动词+两字名词+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