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870字。
河北省2006年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及试卷分析
―――兼谈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
今年我省选用的是全国卷Ⅱ,作文题目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信箱: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呀!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的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
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做,不要抄袭。
有人说2006年的高考作文又回归了传统的材料作文,有人说这是“后话题时代”作文,有人说这是“命意”作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准确认识今年的作文,为明年乃至今后的作文找出一条更明确的思路,我们有必要做一些深入的探讨。
一 究竟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
早在两三年以前,就有人设想,能否将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结合起来,及既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对写作的范围有适当的控制,同时又能扬话题作文开放之长处,从而真正让高考起到选拔优秀人才的作用。2005年湖北省做了有益的尝试,率先采用了人们理想中的这种形式。湖北试题由王国维“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一段论述引出,将词话的研究成果引入作文,并要求学生以此材料的内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作文材料具体是: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出自王国维的《人间此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察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
请根据你对这则材料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子的文章。
无疑,这种探索是有益的,但就本题来讲,新则新矣,但学术味道太浓,让众多学生似懂非懂,结果在审题方面除了很多问题。话题作文的特点是不在审题上难为学生,而是降低审题难度,给更大多数的学生提供可以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材料、语言、结构、文体等方面有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写出有个性的文章。但湖北省的这次探索在审题方面设置了障碍,因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