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素质,课改的关键
- 资源简介:
约4210字。
教师的素质 课改的关键江泽民同志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稳步推进之时,再提教师的素质与课改的关系,我想并不为时过晚。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造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机遇,使教师不仅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自己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这就需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因为学生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学生能否发展的前提,是新课改有效实施的关键。什么是教师素质? 我认为,教师素质至少应包括以下成份:教师的师德、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及反思精神、教师的教学行为与策略等。正如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所说的:“我们把教师素质理解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思想和心理品质的总和。”为了不断提高我们教师自身的素质,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故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教师素质的提高与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关系。一、高尚的师德,陶冶学生新课程体系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等。而学生在中学阶段是理想、动机、兴趣和品德发展的重要阶段,良好的品德或不良的品德都是在此阶段形成并获得初步成熟的。特别是学生在初二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