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40字。
《花未眠》说课稿
浙江省富阳市新登中学 洪申健
一、教材分析
《花未眠》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的自读课文。编者的意图是在学生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品味散文语言、赏析散文表现手法的能力,从而实现能力迁移,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完成阅读教学在高一阶段安排的“着重培养理解文章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任务。
文章从发现海棠花未眠写起,从三个方面阐述:自然美是无限的,人感受美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得,亲近所得;重视自然美,崇尚写实精神。本文由于是哲理散文,加上学生对艺术欣赏的能力尚待形成,因此内容理解较难。如何把难理解的文章深入浅出的讲解好,使学生能较好的理解体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
教学重点是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与认识,难点是理解花未眠所给予作者的哲学启迪。
二、解读学生
1、这篇文章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初中的学习已经使学生有了一定的散文知识的积累,也有了一定的鉴赏和品味散文的能力,但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审美的技巧和能力上,还有待加强。
2、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阅读面不够广,文化积淀少,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相对薄弱一些,再加上他们的社会阅历尚浅,所以在理解文章的内涵时会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老师作好引导工作。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与学生的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积累精彩词句。
说明: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语文的积累主要包括四个层面:文化常识的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人生阅历的积累;思想感情的积累。只有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才能通过吸收内化而学以致用。
2、能力目标:品味本文富含哲理性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3、德育目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自然之美;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说明:语文学习除了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态度价值观,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