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解读《花未眠》
作者:佚名 时间:2005/10/30 23:20:1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676
由于要开一堂公开课,选来选去选不出合适的课文。起初准备讲《我的空中楼阁》,后来再三斟酌觉得《空中楼阁》这篇散文讲的人太多了,该讲的都被前人讲过了,我再去讲去也逃不出前人的牢笼。最后我选择了高一最新添加的文章川端康成的《花未眠》。 拿到课文反复读了几遍,加上对教学参考书的细细咀嚼,总觉的文章的材料很散,语言也比较深,备课的时候基本上找不到切入点,正在为公开课而伤透脑筋的时候,灵感终于来了,仔细一分析原来《花未眠》原来是如此的简单,那下面就把我个人对这篇文章的观点写出来供各位前辈教师参考,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正!
《花未眠》从整体上大家都知道是一篇说理散文,通过作者在凌晨四点邂逅发现海棠花的美这一非常平常的自然现象,引出了自己对于美的深层次的思索。和平常的说理文一样本文也是循着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么一个思路下来的。 发现问题:作者在凌晨4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却发现它美极了了,含有一种哀伤的美。这件非常简单自然的事情却困扰着作者(为什么平时这么美的东西却从身边滑过,究竟是为什么?)带着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展开了下面的思索。
思索问题:自然的美是无限的,而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作者之所以平时没有发现海棠花的美正是由于自身认识美的能力的局限而造成的,下面作者进一步引用雷诺啊和米开朗琪罗的话说明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两者都提到死亡,说明人在生命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进一步说明他的观点)
解决问题:既然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是无限的,那我们就要利用有限的生命去尽可能发现更多的美。作者给我们指点了发掘美的方法和途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为了进一步说明观点下面作者举了几个例子:欣赏真花的美,李迪,罗丹,玛伊约尔,宗达,长次郎,繁二郎等这写人他们的艺术作品的美都是亲近美所得的(凝神注视,仔细观察,写实精神),而第一次发现岚山的美,邂逅海棠花的美又都更多的是邂逅所得,通过这些例子的左证使作者的观点显得有理有据很具说服力。在中间作者有把艺术美和自然美是相通的这样的观点贯穿其中,显的更严谨,更完善。
其实这篇文章的主旨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一览无余:1。自然美是无限的,而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2。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需要反复陶冶的。3。自然美和艺术美是相通的。
这就是我有关这篇文章的浅薄之见,有关问题希望各位前辈多多指教!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