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在《花未眠》里的思考
作者:佚名 时间:2006/9/6 6:35:1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7490
对于文章中句子的理解,我们万万不能断章取义,其实,只要把句子放在文本中去把握,我们就不难发现川端康成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的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是什么了。
川端康成昨日来到热海的旅馆,太劳顿,早早就入睡了。从这些句子可见,川端康成应该旅途很疲惫,该早早入睡才是,为何“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呢?由此可见,川端康成一定是心有所思,夜不能寐,辗转反侧。
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在日本,一般只选择两种状态的花防在花瓶中:一种是含苞欲放的花蕾,一种是凋谢的残花。所谓“花儿最盛时,何必月正圆。初放的花与凋零的花比盛开的花儿更美,月缺之时或昏暗的雾月,比雪亮的满月之月更为诱人。花蕾代表未来,盛开的花儿代表现在,凋零的花儿代表过去。只有过去和未来才能引起人更多的遐想,这就是与壁龛里的花“不同”的原因吧。
海棠花昼夜绽放,这是众所周知(当然包括川端康成)的事。为什么盛开的海棠花会有一种哀伤的美呢?曾有这么一个关于禅的故事:有一次,有个信徒请教大龙禅师:“有形的东西一定会消失,世上有永恒不变的真理吗?”大龙禅师回答:“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这描绘了一幅多么美妙的山水画啊!“山花开似锦”是说山上开的花美得像锦缎似的,转眼间即会凋谢,但仍不停地奔放绽开。“涧水湛如蓝”是说溪流深处的水,映衬着蓝天的景色,溪面却静止不变。若将人事比花事,川端康成自然就有自然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感慨了。到了这时候,川端康成能不哀伤吗?与其说盛开的花儿哀伤,不如说川端康成的心儿在哀伤。
“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画家雷诺阿说: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这是多么凄惨啊。他又说:我相信我还在进步。这是他临终的话。米开朗基罗的话也是:事物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
美是无处不在的,自然是美的,艺术也是美的。为了感受这无限的美,我难道不要活下去吗?到了这里,我们由此往上推,就不难发现川端康成思考的问题是什么了,那就是生与死的问题。
为什么川端康成要“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为什么“生与死”的问题又是“微不足道”的呢?叶渭渠在《川端康成的东方美》中写道:他(川端康成)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轮回转世的教诲交织出的童话故事般的梦境更丰富多彩。”他(川端康成)说过:“我相信东方的古典,尤其佛典是世界最大的文学。我不把经典当作宗教的教义,而是当作文学的幻想来敬重。”既然川端康成不把佛典当作宗教的教义,那么佛学的生——死——生轮回转世思想当然是“微不足道”的,那只是“童话故事般的梦境”,只是“文学的想象”。但“常常思考”不就隐含着对生的眷恋吗?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