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90字。
《祝福》说课稿
浙江省富阳市新登中学 洪申健
一、教材分析
《祝福》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首篇讲读课文。本单元学习中国现代小说和外国小说。单元教学目标是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欣赏人物形象要分析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及其发展变化,注意情节环境与人物的关系。欣赏小说语言,要品味语言的内涵,学习作者语言运用的技巧,鉴赏作者不同的语言风格。
《祝福》选自小说集《彷徨》,写于1924年。这是鲁迅在中国革命低潮时期,苦闷的彷徨中荷戟战斗,在孤寂的呐喊中探索前进而创作的一篇思想内涵深沉、艺术形式已臻完美的传世名作。题目是“祝福”,而写的主要内容是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实际上是拿富人的“福”和穷人的“苦”相对照,并揭示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祝福”又贯穿整篇,起到线索的作用。它在突出主题的同时,又能使文章的结构严谨。
《祝福》成功地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典型形象。祥林嫂是一个安分耐劳、勤快善良却又命运凄苦的农村劳动妇女。不足40岁的人生,却连遭三次劫难。初嫁卫祥林却遭遇丈夫短命病死;被婆婆强卖给贺老六,再遭丧夫失子的痛苦;重回鲁镇,辛苦劳作,捐庙赎罪,却仍遭世人白眼,受尽人间煎熬,最后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凄惨地死在大雪纷飞的祝福之夜。小说通过对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及其周围人物和环境的艺术描写,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的礼教和迷信、炎凉的世态和淡漠的人情对一个人的精神摧残,揭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教学的重点是分析祥林嫂这一典型形象的悲剧命运,领悟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表达主题和刻画人物的作用。教学难点是理解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分析本文特点,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分析祥林嫂这一典型形象的悲剧命运
2、认识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和冷漠的世态人情对一个人的精神摧残
3、领悟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表达主题和刻画人物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此,我主要采用“文本研习”和“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
借助文本研习,整体感知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性格命运;通过问题探究,展开教师、学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对话的语文课堂。
四、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已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已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鲁迅的又一篇杰出小说《祝福》,这篇小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