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2/15 12:53:2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9 总计:9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2890字。

  浙江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以上信息,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推动黄河文化研究阐发是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基础性工作,扎实推进黄河文化研究阐发,自觉扛起弘扬黄河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时代使命,能够为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撑。
  加强黄河文化传承弘扬是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凝聚奋进力量的有力抓手。黄河文化内涵丰富,蕴含的价值观念、理想人格、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性、代表性、主体性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民族复兴、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征,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加强黄河文化内涵与精髓研究,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有利于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儿女“同根同源”“大一统”的民族意识,铸造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凝聚起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磅礴伟力。
  加强黄河文化传承弘扬是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经济增长相对缓慢,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迫切要求沿黄地区找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立足点、切入点和落脚点。做好黄河文化内涵与精髓研究,全面挖掘梳理黄河文化资源,促进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沿黄地区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发挥黄河文化在推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摘编自《弘扬黄河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光明日报》2023年3月30日)
  材料二: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从中可以鲜明地感知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加大对黄河文化的发掘研究力度,推动黄河流域“考古中国”项目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重大进展,才能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黄河文化是世界上存续至今的“大河文明”的典型代表,体现了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的连续性”。从河南洛阳偃师境内二里头遗址发现“最早的中国”开始,黄河文化就不曾断绝,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文化类型。在我国5000 多年从未中断的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 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尽管经历了治乱兴衰、沉浮起落,但中华文明始终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黄河文化的谱系连续性和精神一贯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现代中国和未来中国,更加坚定“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的底气和信心。
  黄河文化以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为鲜明底色,体现了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的创新性”。诸子百家在这里争鸣,《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在这里诞生;以扁鹊“四诊法”、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等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流芳百世;极具科学价值的冶炼、营造、天文、历法、几何、算数、陶器等重大突破,尤其是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四大发明”,更是在黄河流域熠熠生辉。这启示我们,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应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黄河流域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祖国锦绣河山,体现了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的统一性”。历代先民在黄河流域的繁衍生息充分说明,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历经几次民族大融合,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开拓着脚下的土地,共同书写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灿烂的文化,共同
  (摘编自《从黄河文化感知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光明日报》2023年6月14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强调了黄河文化对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性,论述了加强黄河文化的研究与弘扬对于当今中国具有重大意义。
  B.材料一从黄河文化研究阐发和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关系入笔,论述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依赖于黄河文化研究阐发。
  C.材料二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曾孕育了多种文化类型,存续至今的黄河文化体现了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的连续性”。
  D.材料二认为,黄河文化的谱系连续性和精神一贯性,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古代中国、现代中国和未来中国,坚定地走好我们自己的路。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经历了治乱兴衰,但从未中断,始终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
  B.黄河文化对推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有重要作用,黄河可造福人民。
  C.只要打破文化壁垒,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就能培育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D.积极分享“和合”观念,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能为回答人类向何处去提供精神指引。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从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角度论述弘扬黄河文化的意义。
  B.材料二第二段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论证黄河文化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的创新性”。
  C.材料二第四段引用关于胡汉交融的诗句,证明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D.材料二采用总分结构,论述黄河文化所体现出的中华文明的四个突出特性及其意义。
  4.材料二第二段使用了词语“底色”“活水”,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5.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对当今中国有何启示?(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外套
  李唐
  生日那天,砂原得到了一件崭新的外套。那是母亲买的一件风衣,纯黑色,长及膝盖。穿上风衣的砂原,看起来真有些大人的模样了。
  从初中升入高中,最初的那种“初生感”很快就荡然无存。他颇为气馁地意识到,虽然进入了新的学校,但自己跟以前的自己没什么不同。他本以为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可以上一个台阶。换句话说,“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刚开始,他确实做到了,人们看到了一个学习积极、待人彬彬有礼、不卑不亢的砂原。可时间稍长,人们还是看到了他的另一面:优柔寡断、近乎懦弱、敏感内向,身体素质还不太好。不过,他觉得这些并非完全是自己的责任。他很早就从书本里知晓了家庭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人靠衣装马靠鞍”,他清楚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