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上学期浙江省杭州市八县区高三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2/17 22:10:5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010字。

  杭州市八县区高三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卷
  (24.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美国读者反应批评运动的代表人物斯坦利•费什说:“解释策略的根源并不在我们本身,而是存在于一个适合于公众的理解系统中。”也就是说,阐释策略的根源不在于阐释者本身,而在于合乎公众的理解系统,而这个理解系统就是指公众的生活环境与背景、公众思维行为与习惯以及公众所处时代的主流精神或公共理性等。
  按照解释学的视角,朱熹对古礼的阐释,将其置入公众理解系统的“俗”中,方为“家礼学”阐释之“策略根源”。因此,朱熹阐释古礼的一种路径与方法,就是将其置入唐宋社会转型后庶民的现实生活环境与背景,融入庶民的思维行为与习惯,并纳入宋明理学(朱熹时代的哲学主流精神)解释框架中,以理“格俗”,使《家礼》得到公共度量的有效阐释。
  朱熹制《家礼》以“理”贯之,并赋予礼之天理内涵,将孔子的道德之礼、制度《周礼》创造性转化为朱熹式“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也”。他强调:“礼即理也,不是天理便是私欲。入于私欲,虽有意于为善,亦是非礼,无人欲即皆天理。”入天理者,方能称礼;入私欲者,皆为非礼。因此,以“天理”为本而“格俗”,必须将不合“礼义”之本者,果断“以礼废俗”。朱熹的《家礼》,便既秉承圣人制礼主旨与大义,也合乎宋明理学之精神。面对宋代追求奢靡的社会风气之俗,《家礼》开启“尚俭反奢”之风,主张人品是婚姻的第一要素,婚姻双方不应该一味贪围对方的财产。《家礼》虽保留“纳采”一礼,但必以“议昏”为先,警告世人,须先察其婿与妇之性行,及家法何如,勿苟慕其富贵。如果想因妇财以致富,依妇势以取贵,则有损丈夫之志气。
  《家礼》虽然将不合“礼义”之本者“以礼废俗”,但却将合“天理”“礼义”之本者,“以俗合礼”,以“从俗”“从简”为导向,调和古礼与现实生活的相互排异,使之简便易行。《家礼》吸收了唐宋社会新世俗,将合乎经义、不害礼义的习俗纳入礼文之中,将一些适应人们生活又不违背礼义的“俗”,及时纳入冠、昏、丧和祭礼之中,并适度变革古礼,进行“合礼化”的阐释。正如古礼所云“礼从宜,使从俗”以及“君子行礼,不求变俗”也。   
  朱熹通过对古礼的公共阐释,通过对古礼之“理”的格致,展开对宋代时下“俗”的批判与吸收,重建儒家古礼对于民众日常生活的意义,在内化于民众的自觉行动中,实现见之明、信之笃、守之固。这种将外在之“礼”与内在之“理”圆融不二、将坟典之“礼”与市井之“俗”安顿整齐的公共阐释思路,值得我们当代人借鉴与思考。
  (摘编自毛国民《朱熹〈家礼〉以理格俗的有效阐释》)
  材料二:家礼以维系人伦关系为轴心,既含有伦理道德规范,又包括待人接物的日常礼节和冠婚丧祭人生礼仪,蕴含着人们为人处世的基本机制。个人处于伦理关系之中,相互存有伦理义务,不同于西方原子式个体,仅注重个人权利。人们在家礼潜移默化的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阐释策略根源所在的理解系统,是指公众的生活环境与背景、公众思维行为与习惯以及公众所处时代的主流精神或公共理性等。
  B.面对宋代追求奢靡的社会风气,《家礼》虽保留“纳采”,但提倡“尚俭反奢”,对方品行是婚姻的第一要素,不应一味贪图财产。
  C.家礼能对家族成员进行严格的制度规约和道德劝诫,若家礼、族规缺失,一个大家族就无法正常运转,最终导致分崩离析。
  D.宋明儒者致力于建设家礼乡仪,重新恢复等差有序的社会生活秩序,是因为等级森严的朝廷礼仪在社会上难以发挥礼教的功能。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乃天理节文,人事之仪则。“天理”是“论俗”标准,合为“礼”,不合为“非礼”,这与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暗合。
  B.“前期一日,女氏使人张陈其婿之室”,《家礼》中的“铺房”仪节,古礼中是没有的,但是在当时可用,这是“从俗”的表现。
  C.家礼文化中的伦理关系,是人们无论处于何种角色都相互负有伦理义务,这与中国古代对女子三从四德的要求是一致的。
  D.修撰家谱、祭拜祖先等方式能使家族成员间的关系得以不断确认和巩固,从而形成相对持久而稳定的家族归属感。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证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古之人自少至长,于其所在皆致谨焉,而不敢忽。故行跪揖拜,饮食言动,有其则:喜怒好恶,忧乐取予,有其度。(方孝孺《幼仪杂箴》)   
  B.凡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悦则复谏。父母怒,不悦,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礼记•内则》)
  C.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周易•家人》)
  D.一乡及临乡之中,有遇荒年不能自活者,吾子孙审实,量作粥活之。(湛若水•《甘泉湛氏家训》)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4分)
  5.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如何赋予传统家礼文化以当代内涵。(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赶火车
  彭小庆
  (1)搬新家后,爸妈的生活只剩下拼命挣钱还债,我们几乎都忘了赶火车的事。但等到稻回插了秧、灌了水,青蛙开始呱呱唱叫的时候,妈妈居然兑现了她的诺言--带我们去赶火车。
  (2)爸爸吃完饭闷声闷气地收碗,他反对妈妈张罗这样的麻烦事,每天做生意已经很辛苦了,天不亮他就得去进货,折腾这些个穷心思千什么!妈妈说又不要你去,你在家睡觉,我带她们去。爸爸不说话了,但是做事的手脚又重了些。
  (3)爸妈辛苦一天,得先去睡一会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