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中2024年2月深研联考卷高三语文试题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3/16 11:15:3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0 总计:2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150字。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普通高中2024年2月深研联考卷高三语文试题卷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天我们说的这“根”线叫宇宙射线,就是“来自宇宙的射线”,简称宇宙线。
  人们是怎么发现它的?它跟我们熟知的种种射线有啥区别?
  宇宙射线的发现,可以追溯到一个困扰人类近一个半世纪的谜题。是什么电离了空气?18世纪,人们对电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向法国皇家科学院提交了多份关于电磁现象的研究报告,其中一份报告说,他通过一个基于验电器原理制作的扭力天平实验得出结论:由于空气的作用,该装置的电量不能永久保持,总会以自发放电的形式泄露电荷这就是困扰了人类近一个半世纪的空气电离之谜。
  1903年,卢瑟福在库仑结论的基础上,认为是辐射导致大气电离产生正负离子,这些正负离子碰到金属箔片,中和了金属箔片上的电荷,就像是“偷”走了验电器中的电荷一样。他用铁和铅把验电器完全屏蔽起来,电离速率几乎可减少约三分之一;但验电器内部的空气还是会发生电离,大约是每秒每立方厘米有10对离子产生。卢瑟福进一步提出设想,也许有某种贯穿力极强的辐射从外面进入验电器,导致空气电离,龟离产生的电荷中和了验电器上的多余电荷。
  为了确定这种辐射从哪儿来,科学家上铁塔、去水下、飞上天……当时,人们对于辐射的认知还停留在“它们来自放射性物质主要是矿物质衰变”的水平,认为放射性元素来自地壳或者是它们产生的放射性气体“氡”。卢瑟福自然也认为,地壳中的放射性物质产生辐射导致空气电离,并且给出了检验方法:如果这些辐射来自地壳中的放射性物质,那么辐射强度应该随高度增加而减少。这个道理就像烤火,火焰就是一个会向外辐射热量的辐射源,当我们靠近火源时,就会获得更多热量,感到热;远离火源时,就会感觉到冷。
  为了确认辐射的来源,1910年,法国科学家沃尔夫带着更加灵敏而可靠的新型验电器登上324米高的埃菲尔铁塔,比较了塔顶和地面两种高度下的电离强度。他发现电离现象随着高度增加变弱,在塔顶的辐射大约是地面的64%。这一结果无疑支持了卢瑟福通过屏蔽验电器得出来的结论:辐射似乎来自地底。
  在沃尔夫的实验后,意大利物理学家帕西尼分别在陆地上、海上和热那亚海湾的水下用验电器做电离测量,发现水下的电离率比水面处略低,得出了与前人不同的结论,即大气中存在一种与地壳中的放射性物质无关的穿透性辐射。
  1912年8月,奥地利物理学家赫斯进行了一次十分重要的气球飞行。当他上升到5300米时,发现空气的电离速率增加到海平面的三倍左右!他得出结论,辐射是从上方进入大气层的,也就是说辐射源来自天上。在1911至1913年期间,赫斯带着验电器一共飞行了10次,甚至利用日食与昼夜之间的测量对比,得出来太阳并不是射线的辐射源(如果是,那应该叫作太阳射线)的结论。
  然而,赫斯大胆的结论在当时并不为所有人接受,因第一个测出电子电量而闻名的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就是其中的一位。密立根把探测器放在无人操作的气球上,在15000米的高空测到的辐射强度不到赫斯测量结果的四分之一。根据这个不同于赫斯的结果,密立根认为根本没有地球之外来的电离辐射,辐射都来自地面。不过他很快就被自己“打脸”了。
  1926年,密立根在加利福尼亚州群山中的缪尔湖(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库仑向法国皇家科学院提交的报告中阐述了通过扭力天平实验得出该装置的电量不能永久保持,总会以自发放电的形式泄露电荷的结论。
  B. 卢瑟福认为辐射导致大气电离产生的正负离子碰到金属箔片会中和电荷,他发现用铁和铅屏蔽验电器,电离速率可减少到原来的三分之一。
  C. 密立根水下测量电离速率,得出2 米水深对辐射的吸收作用与近 2000 米的空气相当的结论,这使更多人信服了赫斯的结论。
  D. 宇宙线是探索宇宙的三大探针之一,宇宙线的起源、加速与传播机制以及一系列科学问题,无不引起人们的兴趣。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卢瑟福发现,如果把验电器完全屏蔽起来,那么验电器内部的空气便无法发生电离。
  B. 密立根当时不接受赫斯大胆的结论,但很快被自己“打脸”,说明其气球实验毫无科学价值。
  C. 因为实验证明辐射的射线来自宇宙的高能粒子,所以密立根为这些“射线”取名为“宇宙射线”。
  D. 宇宙射线存在的证明,与发现辐射的粒子性和辐射强度随高度变化的科学意义同样重要。
  3. 下列选项,最符合原文画波浪线句子意蕴的一项是(   )
  A. 赫斯将气球上升到5300 米时,发现空气的电离速率增加到海平面的三倍左右,因而他得出辐射源来自天上的结论。
  B. 赫斯的气球飞行结论并不被所有人接受,而密立根在缪尔湖和慈菇湖的深处做实验得出的结论,却让更多人信服。
  C. 在1911至1913年间,赫斯带着验电器共飞行了10次,甚至利用日食与昼夜之间的测量对比,得出太阳不是辐射源的结论。
  D. 赫斯的发现开启了理解物质结构和起源的远景,证明了宇宙射线的存在,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4. 为了确认辐射的来源,科学家们都做了哪些努力? 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5. 结合教材中屠呦呦发现疟疾有效疗法的过程,谈谈在宇宙射线的发现过程中,可以看到科学探索者身上哪些精神?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用铁和铅屏蔽验电器,电离速率可减少到原来的三分之一”错误。原文是“他用铁和铅把验电器完全屏蔽起来,电离速率几乎可减少约三分之一”,选项缺少修饰限制词“几乎”。
  故选B。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桥醉荷
  葛家华
  街上的雨,乡下的风。这是我很早对乡村、对自然的认识。乡村长大的人对乡村有着不一样的眷恋,①乡村有着泥土的芳香,有父母,有乡愁,有拔不掉的根。
  炎热的夏天,更让人想起乡村,想起乡下的风,徐徐吹来,清新自然。喜欢旅行的人也不太愿意在此时出远门,能在乡村走走,感受一下身边的自然景观,也别有一番风味。
  数日前,因工作需要,寻找一位市政建设的元老,了解街镇管网疏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