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700字。
论朱自清抒情体散文的艺术特色
翻开中国现代散文史,散文家分门别类,散文作品异彩纷呈,大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当属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他的散文以清新隽永、恬淡抒情为特点 ,无论是缜密精巧的构思,还是质朴诗意的语言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的众多的散文作品中处于一种“主导”地位的当是抒情体散文。朱自清先生的抒情体散文主要分为两组①:一是以《背影》,《儿女》《给亡妇》《中国学术界的重大损失——悼闻一多先生》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二是以《春》《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自然景物,把情和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寄情于景,寄情于物。下面就其抒情体散文的艺术特色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情感丰富,至真至厚
散文,自出现之日起,所表现的无非是作者的感物之情,或所感之物,这都离不开“感受”。写景、写人、写事,目的在抒写自己的主观感情,发表思想、议论道理也是在抒发自己的感情。朱自清抒情体散文除具有我国散文的传统美学风范外,他写情还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那就是追求至真至厚,可以说有时达到了忘情忘我的艺术境地。他写情,有父对子的舐犊之情,子对父的感怀之情;有夫对妻的款款之爱;有对挚友的深切悼念之情,有对命运卑微人物的深切同情。
《背影》是为大家熟知、已编入大学、小学教材的一篇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回忆几件琐事,抒写了十分真挚的亲子之爱,可谓传神之笔。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真挚之情呢?因为这是作者对生活中切肤体验的升华:1917年冬,朱自清的祖母于扬州病逝,在徐州任烟酒公卖局长的父亲卸了职,他和父亲回家奔丧,见到满院枯枝败叶,萧索非常,想起祖母,看着已显老迈的父亲,老实巴交的母亲,以及众多尚未成年的弟妹,心情沉重,不觉泪下,丧事完毕,朱自清要赶回北京上学,其父也要到徐州谋事,与其同行。朱家虽经济状况不好,但由于父爱子之切,唯恐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