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1900字。
山东省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
2024.3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经世致用。《周易》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朱熹在《朱子语类》中曾经注释过这句话:“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道器不离,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理念中的一个基本特征。道和理无形无影,器和物有情有状,但是无形无影的道和理绝对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通过一定的器物来表达和承载。我们经常说的文以载道、艺以载道、器以载道,实际上讲的都是道器不离的关系。体用关系是与此相关的另一对基本范畴,同样服从体用一源的合一逻辑。程颐在《易传序》中提到:“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道和体都是根本的东西,是须臾不能背离、经世而不能改的始终如一的根本道统,但是都必须通过现实的具体的器和用的方式来承载和彰显以致用,这就是“体用贯通”的道理。经世之所以能够经世,就在于是始终管用的真理;致用之所以能够致用,在于经世的是可大可久的真理。
我们中华民族作为一个伟大的文明,之所以能够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而没有中断过,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从来没有背离或者抛弃过我们的道统,这也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根脉。而这个道统的基本特点就在于经世致用。经世的东西也就是经义,这是一个大道。大道不能背离,所以君子之道是唯道是从。要明“体”实际上就是明道,这个“体”就是大本大源,《大学》开篇讲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个明明德实际上就是把本有的明德、本有的天理给彰显出来而内圣的过程,这样的明明德不仅仅是一个内在的修养,真正的明明德,它必然转化成亲民,最后止于至善。也就是说,知行必然是合一的,内圣的东西必然转化为外王。所以“经世”的东西之所以能够经世,就在于它能够“达用”,与时偕行,能够面对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为我们的存在提供文化智慧,而中华文化的传承过程就是我们中华民族道统的一个返本开新的过程。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我们的文化事业必然不能够脱离这个道统,而又不断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新的形态。
(摘编自董振华《深刻理解“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征》)
材料二:
中国家具设计文化的价值早已被西方发现,并引起了“中国风”的设计思潮;自1920年起,现代家具设计理念与中国明清家具的功能性不谋而合,西方设计师们从这种交流中寻觅价值,并适宜地转化价值,最终诞生出极具创新性的“现代西方中式”作品。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中的“道器不离”指无形无影的道和理通过有情有状的物来表达和承载,这是中华文化理念的基本特征之一。
B.材料一中的“合一逻辑”在文中具体是指道、体这些根本的东西必须通过具体的器、用来承载和彰显,两者不能背离。
C.材料二中的“中国风”是指在中西交流中,西方设计师以中国明清家具的功能性为理念指引进行设计引发的设计思潮。
D.材料二中的“‘拿来’设计”是指一些设计师对西方设计文化缺少针对性研究与价值探索,设计家具时一味模仿缺少原创。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内圣的东西必然转化为外王,这告诉我们,只要把内在的修养彰显出来,就必然转化为亲民,最后止于至善。
B.僧侣文化在南北朝时期对中国高型家具的萌芽起到了推动作用,可见中国家具设计的萌芽离不开外来文化的贡献。
C.从海派家具开发和成熟的过程可以看出,中国家具经历了从一开始的低级仿造到自主创新这一艰难的发展过程。
D.“龙椅”之所以成为“新中式”的典型代表,主要是因为其具备可叠摞功能的同时,应用了一些传统设计元素。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体用关系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万物同宇而异体,无宜而有用为人,数也。
B.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 超然客公众号
C.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D.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洋避绌,则所用之异也。
4.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选项对文中图1、图2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图1中椅子的“S”形靠背板,借鉴了明式家具外形,表现了家具设计继承传统的一面。
B.图1中椅子的整体外形具有西方艺术的雕塑美,体现出家具形式做到了传统向现代的过渡。
C.图2中的椅子具有鲜明的明式家具风格,其简洁的设计又融入了西方设计的极简主义理念。
D.图2中细竹内部包裹着钢材的工艺是传统与现代材料的综合应用,做到审美与功能的统一。
5.材料二中的“新中式”家具设计是如何体现材料一“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思想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清兵卫与葫芦
(日)志贺直哉
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那便是绘画。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正热衷着绘画……
清兵卫常常买了葫芦来玩,他爸妈是知道的。从三四分钱到一毛五分钱一个的带皮葫芦,他已有十来个了。他能够自己把葫芦口切开,把里边的籽掏出来,装上塞子。先用茶卤一泡,把气味泡干净了,然后就把父亲喝剩的淡酒装在里面,不停地把表面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