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比兴手法指导学生写作文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8/19 8:32:2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500字。
                 运用比兴手法指导学生写作文       
遵义市一中   陈鹤
《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它叙事抒情的一些手法比如赋比兴对后代的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高二年级上半学期第一个单元就是《诗经》三首,我在教这几首诗时,就力图运用《诗经》比兴的表现手法来指导学生写作文。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
下面我就用具体的例子来讲讲比兴手法。先讲“比”的手法,例如《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这首诗,从一开始就不是写现实中的大老鼠,而是用硕鼠比喻剥削者,这就是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为什么不直接表达而要用“比”的手法呢?运用“比”的手法表达喜爱的事物,可以使之栩栩如生,给人亲切之感;用它表现丑恶的事物,可以使之原形毕露,让人产生厌恶之感。《硕鼠》这首诗通过描写令人憎恶的老鼠,将奴隶主贪婪残忍的本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出对奴隶主的憎恶之情。
至于个别地方采用“比”的情况,放在后面与“兴”结合起来讲。
讲了“比”的手法,再来看看“兴”。 朱熹是这样来解释“兴”的,“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只起一个引子的作用,所托之物与所咏之词从内容上看不出有什么明显的关系。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托之物与所咏之词从内容上看有若即若离的比喻的意味。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兴”,有时用在一首诗的开头,或一章诗的开头。
我们来看一首诗:
《诗经·郑风·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位女子风雨之中怀念自己的郎君。这首诗中运用“兴”的表现手法的句子是“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萧萧,鸡鸣胶胶;风雨如悔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