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920字。
高考作文训练第九周 引申体议论文
李昌梅编
引申体就是读后感。它也是根据特定材料写成的议论文,但写作重心,不在对材料本身的评论上。材料只是一个引子,由它来引申出某种道理、某种规律、某种主张,联系生活实际,启发读
者思考。
1.关注社会热点。
2.了解读后感的写作特点。
题目重:从----想到的
要求:(1)填充横线上的内容,使文题完整明确。
(2)观点要有实际意义。
(3)字数不少于800字。
题目2:《 》读后感
要求:(1)自选一篇文章,写读后感。
(2)观点要有实际意义。
(3)字数不少于800字。
两篇文章都属于引申体议论。题目1是由社会上某种现象引发的感想,旨在激起人们对现实问题的思考;题目2是谈读书的感受。因为文章的重心在“感”上,所以选择材料时,应当注意感受空间比较大、现实意义比较明显的内容。其次,从写法上,应当按照体式要求,开头先交代清楚所读材料,然后引发感想,最后,照应材料结束全文。
例文1
——由北大才子落魄卖肉想到的
薛 涌
据《华商报》报道,陕西青年陆步轩以当年所在县的文科状元考入北大,毕业后被分配到长安县柴油机械配件厂,县计委曾将他借调到机关工作,后来陆步轩自告奋勇去了计委办的企业。遗憾的是企业几年后垮了,此后陆也就开始了他漂泊的工作经历:搞过装修,开过小商店,2000年租房开起了肉店至今,一年忙到头,交了水电费、房租后也就所剩无几了,去年厂里给他办了“低保”。陆步轩从一个“山村穷小子”,变成“北大才子”,接着“落魄卖肉”,成了新闻人物,媒体闹得沸沸扬扬。然而,这台戏之所以能唱得这么热闹,全在于社会各界对“大学是什么、大学的精神和使命是什么”这样的根本性问题有一种误会。北大改革的决策者们,也并没有从陆步轩的经历中看到北大教育的阙失。
教育是培养有美德的公民,而不是特权阶层。社会各阶层的人在校园里聚集,毕业后又走向社会的各个角落,这样才能使社会各个阶层的思想在校园里撞击,学生学到的才是“理解”而不是“偏见”。而许多人理解的教育原则,说白了就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中国古代兴科举,要做到“野无遗贤”,无非是把社会的人才都吸收到政府和国家机构中。于是从太学到县学,官方的学府全在县治以上的城市。教育就是培养脱离基层社会的统治人才。如今北大的教育离此有多远呢?对陆步轩的遭遇,许多人的想法是:北大的学生毕业后一定要被委以重任,而不是回到草根社会。于是北大的学生绝对不应该沾腥动粗,否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