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6560字。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______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肥胖正在要我们的命。世界各地的人们正在食用过多的错误食物,这为全球健康灾难打下了基础。超过20亿人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超过3.4亿5—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超重或肥胖,占全球这一年龄群体人口的18%,而在1975年,这个比例只有4%。这不再是富裕世界的独有问题:超过1000万非洲儿童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高达20%的全球医疗保健支出被用于肥胖问题,包括预防和治疗肥胖或者相关疾病,比如心脏病和Ⅱ型糖尿病。政府预算正在像腰围一样危险地膨胀。这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高脂肪高糖分食物造成的。我们选择这类食物的一个原因在于,它们通常比更有营养、脂肪较少的食物便宜。另一个驱动力是味道:我们觉得这些食物比扁豆、甘蓝和芹菜更加可口。实际上,研究表明,我们不仅认为不健康的食物更加可口,而且更喜欢吃被我们认为不健康的食物。
对抗肥胖最常见的策略是通过奖励或惩罚诱导我们回避可口的食物。一些国家通过征收糖税以及其他管理措施激励食品制造商减少脂肪和糖分的含量。基于自我克制的饮食计划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父母将西兰花隐藏在意面酱中,或者承诺提供甜食奖励,以便让孩子摄入西兰花。这些策略似乎都不太奏效。虽然每年有数十亿美元被用在饮食计划、替代食品和泻药上,但是肥胖率仍然在持续上升。更加成功的方法是改变我们对于低糖低脂营养食物的看法。我们需要让好东西产生吸引力。
一系列实验展示了人类大脑在受到合适激励时多么容易改变品味。研究人员让被试者品尝两杯相同的葡萄酒,并且宣称两个杯子里装的是价格不同的产品。被试者表示,在饮用他们所认为更加昂贵的葡萄酒时,他们感到更加快乐。这不是想象的作用。当他们在功能性磁共振扫描仪中进行同样的实验时,饮用他们所认为的昂贵葡萄酒的被试者大脑中与快乐体验相关的区域出现了更加活跃的神经活动,他们的确更加享受这种味道。巧克力实验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看起来,当我们拥有享受预期时,我们更容易享受某种事物。这一现象适用于很多领域,被称为“安慰剂效应”。这是因为,从生物学上说,快乐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机制,是为了劝说我们追求对进化有用的目标。这种机制可以得到重新校正。这意味着如果你能说服自己相信西兰花很好吃,你就会发现西兰花真的很好吃,你的前额叶皮层也会真的出现与快乐相关的神经活动。
对于对西兰花具有固定看法的成年人来说,这项技巧很难实施。不过,如果我们接受这个研究结论,我们也许可以更好地鼓励孩子接受健康饮食。我们并不是出生时就知道我们喜欢吃什么,这是我们从父母和周围人那里学到的。通过奖励或恐吓方式让孩子吃绿叶蔬菜或者将蔬菜藏在蛋糕里的标准技巧只会强化“健康食物很难吃”的预期,使之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相反,如果父母和其他健康饮食倡导者能够传达“健康食物很美味”这一观点,那么根据葡萄酒实验,孩子可能真的会发现它们很美味,并且形成持续一生的健康饮食习惯。
我完全承认,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过,研究表明,如果在蔬菜旁边画上蔬菜的卡通人物形象,或者赋予蔬菜吸引人的有趣名字,比如“透视胡萝卜”,那么小学生就会自愿食用更多蔬菜。父母可以充当孩子的榜样,热情地谈论菠菜和糙米,将孩子最喜欢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高脂肪高糖类食物是不利于健康的,但因这类食物价格便宜且味道可口,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
B. “如果你相信西兰花很好吃,就会发现西兰花真的很好吃”这一结论有实验依据且符合生物学机制。
C. 通过改变人们对健康食物味道的认知来改变食物选择的方法适应于儿童,而不太适合于成年人。
D. 强调健康属性的标签并未使蔬菜更受欢迎,所以用说理的办法不会改变人们对于食物的选择。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肥胖问题与贫富关系不大,而与人们对食物的喜好和习惯有密切关联。
B. 葡萄酒实验结果能够验证“信则灵,不信则不灵”这句中国话的正确性。
C. “健康食物很美味”的舆论氛围一旦形成,就会让孩子们养成健康饮食习惯。
D. 饮食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因而人们可以通过训练,习得新口味,摆脱旧口味。
3. 下列选项,不属于“安慰剂效应”的一项是( )
A. 许多化妆品公司会宣传其产品能够“瞬间紧致肌肤”“淡化皱纹”等,尽管这些产品可能并没有实际的科学依据支持其效果,但消费者在购买后往往会因为心理暗示和期望而感受到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B. 一些心理咨询师极力宣传自己能够“快速治愈心理创伤”“彻底改变个性缺陷”等,尽管这些效果往往需要时间和努力才能实现,但消费者在接受咨询后往往会因为心理暗示而感到有舒缓效果。
C. 医生将同样是注射无害盐水溶液的人们分为两组,一组被告知他们注射的是盐水,而另一组被告知注射的是过敏原。其结果表明,与那些知道自己注射的是盐水的人相比,那些认为自己注射的是过敏原的人报告的瘙痒强度是前者的两倍。
D. 在一次医学实验中,科学家使用吗啡持续为一位患者控制疼痛,但是在实验的最后一天,他们偷偷用生理盐水取代吗啡,结果发现,生理盐水产生了和吗啡一样的功效,成功抑制了实验对象的疼痛。
4.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段运用大量数据,说明了肥胖问题为全球健康带来的灾难,为下文的论述增强了现实针对性。
B. 文章在结构上,先指出问题及原因,再分析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最后总结强调饮食习惯是可以改变的。
C. 文章在分析应对肥胖问题传统策略及其效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办法,彰显了作者的反思意识和探索精神。
D. 文章结尾段运用引证法,通过引用比•威尔逊反思的话语,再次证明了用传统策略应对肥胖问题的无效性。
5. 请结合文本内容,就如何防止或减少学生肥胖问题,为学校提几条建议。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用说理的办法不会改变人们对于食物的选择”错误。由原文“这种方法就不太可能适用于更加广泛的群体”可知,说理的方法对某种人群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故选D。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枪炮与玫瑰
曾剑
一九五○年十月十九日黄昏,霞光如锦,倒映在鸭绿江水面,随着光影的移动,一点点被岸吞噬。玫瑰色的光淡了,远了。夜幕袭来,透澈明净的江水,被暮色一点点浸染。天渐暗,唯有那条手掌宽的白色国境线,横在浮桥中央,清晰可见。
宋春来在举步跨越国境线的那一刻,猛回头,望一眼就要离别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