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4/23 10:28:3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7 总计:7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0230字。

  内蒙古赤峰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4.04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古人类学的成果告诉我们:至少二三百万年以前,人类已经站立在大地上了。然而,那时不仅没有农业,也没有人类主动从事任何生产。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与动物十分相近,大地上有什么,就取来吃什么,这就是考古学提到的采集、猎获。通过这两种途径,聚落周围野生的果实、草籽,河里的鱼、草丛中的动物,都成为人类的食物。若以人类手中的工具而论,这个时代属于旧石器时期。至旧石器中晚期人们已经学会了摩擦取火,并发明了弓箭。
  有了火,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生活,逐渐走出野蛮阶段。无疑,这是一个漫长的阶段,几百万年间人类在发展,地球也在变化,地球的变化不仅导致气候发生冷暖干湿的波动,也带动了人的体质与获取食物方式的改变。大量考古成果证明,农业在距今大约一万年前出现了,这一时期也正是新石器时期的开端。农业的出现不但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大自然的赏赐而存活,而且推动人类社会迈进了文明的大门。
  而农业起源的中心,也可以视作农业起步的地方,地图上显示它们只是地球上几个小小的斑块,被相互分隔在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尼罗河、黄河、长江以及墨西哥的里约巴尔萨斯地区与南美安第斯山区。若对世界农业起源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推敲,一个共同点摆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无论西亚、北非还是中国黄河流域、墨西哥以及南美安第斯山区,都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半干旱条件意味着降雨量不多,这对植物生长不能算作理想的条件,因此植物种群的密度不大,种类并不特别丰富,与此对应的动物种类数量必然也不多,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人类采集、猎获的对象。本来就不丰富的资源,经末次冰期后气候转冷、转干,更不易满足人类需求。既然靠天靠地不是唯一的出路,人类自然会将获取食物的途径转向原本从属采集、猎获的动植物培育。
  气候变化导致的动植物资源减少会影响世界很多地方,而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尼罗河以及黄河这些大河流域更加敏感,由此带来的结果也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大自然的赏赐越欠缺,人类越需要通过劳动、技术探索与发明创造来弥补资源禀赋的不足,也许正是这样的原因,农业起源中心不在雨量充沛、绿野青山的西欧、中欧,而落在这些干旱的大河流域。农业生产活动不是简单的体力付出,创造与发明伴随着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筑堤挖渠兴修水利,扶犁耕作打造工具……所有这一切一步步推动人类社会从蒙昧走向文明。文明滋润了历史,照亮了人类前行的路径,而自身却起步于上苍赏赐不多、并不被今人看好的干旱的大河流域。
  (摘编自韩茂莉《世界农业起源地的地理基础与中国的贡献》)
  材料二:
  到了农业时代,尤其是人类开始驯化动植物之后,人类与野生动植物的关系开始转变为合作关系,这也间接缓解了早期人类对于野生动植物需求的压力。而历史上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摩擦取火推动人类走出野蛮阶段,弓箭的发明改变了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
  B.大量考古成果证明,农业出现于距今大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发轫阶段。
  C.在农业产生之前,人类依靠大自然的赏赐生存,对野生动植物有极大需求。
  D.不利的环境促使人们通过驯化动植物获取食物,减少了对采集狩猎的依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亚两河流域气候条件对植物生长不利,致使动物种类数量不多,因此这里成为世界上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之一。
  B.气候变化导致动植物资源减少,迫使人们将获取食物的方式转为自己生产,这意味着早期人类不再靠天靠地吃饭。
  C.与干旱的大河流域相比,自然条件相对良好的中欧和西欧,可能因为动植物资源的充裕,农业生产活动出现较晚。
  D.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世界水稻的发源地,是农业起源的中心之一,据此可知这一地区在古代应是半湿润地区。
  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农业起源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战国时期韩非子《五蠹》文中曾提到:“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
  B.河北磁山文化遗址不仅出土了大量的粮食,还出土了石铲、石斧等农具和石磨盘、石磨棒等粮食加工工具。
  C.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650毫米之间,而深居内陆的西北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50毫米。
  D.两河流域地处亚非大干旱地区,但是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定期泛滥带来了充沛的水源,肥沃了土地。
  4.根据材料内容、下对选布卞而这砥幅图韦的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遗址一地处辽河流域,是世界上粟的起源地之一。
  B.遗址三地处黄河流域中游,是早于遗址四的文化。
  C.遗址四以稻作农业为主,能制作黑陶等生活用具。
  D.四处文化遗址同属新石器时代,凸显了文明进步。
  5.哪些因素对敖汉谷子的驯化起了重要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火   巴金
  船上只有轻微的鼾声,挂在船篷里的小方灯,突然灭了。我坐起来,推开旁边的小窗,看见一线灰白色的光。我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船停在什么地方。我似乎还在梦中,那噩梦重重地压住我的头。一片红色在我的眼前。我把头伸到窗外,窗外静静地横着一江淡青色的水,远远地耸起一座一座墨汁绘就似的山影。我呆呆地望着水面。我的头在水中浮现了。起初是个黑影,后来又是一片亮红色掩盖了它。我擦了擦眼睛,我的头黑黑地映在水上。没有亮,似乎一切都睡熟了。天空显得很低。有几颗星特别明亮。水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