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000字。
本人高三写作讲稿,基础训练与提高拓展相结合,有知识点讲解,有方法指点,有分析评价。针对考点夯实基础 扎实训练滚动提高——高三复习写作讲稿
江宁高级中学 张小兵
1、基础等级——— 符合题意
一、考点精解
1、 知识网络
符合题意,就是对作文试题上展示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准确、全面地理解其含义,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考生要善于从关键词句中提取重要信息,准确把握命题意图。还要仔细阅读分析题目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包括写作要求中的每一项内容,确保无一遗漏。这是高考作文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写作的生命线,每位同学不能不慎之又慎。
审题常犯的错误是:(1)对材料的寓意把握不准;(2)对“要求与限制”的细节视若无睹;(3).缺乏对高考作文题要点的提炼意识;(4)一味求新奇而走入歧途;(5)能理解题目要求,但因为事例不当而导致偏题。
2、 要点提示
确保符合题意的几点提醒:
(1)准确理解话题的含义是做到符合题意的基础。一般性的话题要准确理解话题中涉及的概念的含义,比喻性的话题要准确理解话题的比喻义。
(2)准确把握话题涉及的范围,有利于对话题的切分,有利于考生在话题的范围之内找到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切入点。
(3)辨明概念关系,如果话题由几个概念构成,如“痛苦与快乐”、“目标与现实”、“吸收与创新”等等,还要求考生在动笔前要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4)谨防话题转移,在话题作文中,考生要按试题指定的话题作文,并要做到以一贯之。有的考生在议论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将笔墨转移到另一个话题上去,再也收不回。
(5)表达有意凸现题意,比如在开头、结尾、段首这些关键处把体现题意的文句“亮出来”,让阅卷者能清楚看到。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几点提醒:
2004年全国十五套考题就有十套是考关系型话题,今后几年可能还会考及。可有不少同学对关系型作文心存畏惧,主要原因是立意容易跑题、偏题。那么如何才能准确立意呢?我们不妨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 注意题引材料的倾向和提示语的暗示
题引材料往往有一定的思想倾向性,如2004年浙江考题,题引材料的倾向就表明了“人文素养与发展”的立意方向:人文素养的提高必须与经济的发展相称;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应高度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2004年广东考题的提示语暗示了“语言与沟通”的立意方向:沟通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也是沟通的障碍。
(2)注意话题两概念间的逻辑关系
从2003年和2004年全国高考的所有关系型话题来分析,话题两概念间的关系主要是两种,即选择和条件。
这里的选择关系又往往是可相容的选择,如山东等六省的考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青海等省的“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重庆的“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江苏的“水的灵动,山的沉稳”等,考生都可以在两个概念的前面加上一定的限制语后,从三种不同的选择去立意。
这里的条件关系应从具体话题来判断,如四川等省的“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广西等省的“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天津的“材与非材”、辽宁的“平凡与自豪”、 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识”等。
(3) 注意针对现实严谨立意
古人就讲“文章合为时而著”,因此立意一定要有现实的针对性或实用性,力求情感鼓舞人,理智启发人,解决一定的现实问题。立意要严谨仔细,不留破绽。
二、考题精析
【例1】(2001年的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诚信”被丢掉了,引发你想到了什么?
请以“诚信”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是自己的经历、体验、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寓言、故事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内。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