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浙江省北斗星联盟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5910字。
高三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学号和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写在指定位置;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城市发展进入以盘活存量空间为主的城市空间品质化建设和推进城市治理精细化的新阶段。城市设计作为精细化规划管理的有效方式,是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重要抓手,在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蓝图式”城市设计如何面向实施建设、如何辅助规划管理等问题已成为现代城市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城市设计实施是以获得高品质的城市空间秩序为目标,对开发建设行为进行设计控制和开发控制,将设计意图落地实施的一系列活动。虽然目前我国城市设计工作取得一定发展,但城市设计的实施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与困境。
一方面,源于设计管控文件的局限性。由于法定地位缺失,城市设计缺乏审批和实施的流程,城市设计成果难以以法定化形式保障实施。规划编制阶段难以精准预测实施阶段的需求,进而导致刚性指标配置过大或过小或功能分配不均;而弹性指标更多是条文管控,规划方与管理方、地块设计与建设方等各方对此理解有所偏差。非法定化、存在误差的管控文件导致城市设计成果难以有效传达至实施层面。
另一方面,源于多方协商机制的缺失。城市设计要素的落实需要依赖开发商的认可与建设,但往往规划设计师在提交完设计文本后便结束自己的工作,其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文本传达到开发建设者这一过程缺乏有效性。此外,设计师与开发建设者、政府部门立场不同,市场逐利导致空间资源受到侵占,开发商往往找出各种理由争取建筑面积的最大化,将公共空间私有化。可见,目前缺乏规划师、政府部门、开发商以及市民之间正式的协商平台。
广州传统中轴线片区是广州历史城区的空间原点,古代中轴线和近代中轴线的双轴线空间结构已成为广州城市文化的缩影。近年来,该片区存在土地利用效率低、空间品质不高、老龄化严重、人口活力不足、历史文化遗产不显、市民城市意象感知认同偏低等城市问题,同时其面临建成环境构成复杂、城市更新涉及多元主体利益协调、历史保护任务重等更新治理挑战。该片区于2017年创新性采用历史城区总规划师制度(以下简称“总师制”),这为保护历史城区风貌、提升城区空间品质、增强城区活力提供专业化、在地性的规划设计咨询服务。
当前语境下,承载地区发展愿景的城市设计要真正走向实施阶段,除了加强顶层设计、争取法定路径、系统化编制体系与管控体系外,还需要从技术层面的空间设计走向具有公共政策属性的空间管理,从提升“控制”能力转向提升“治理”能力。“设计治理”的概念源于西方学界,2013年,卡莫纳提出“设计治理”的概念:在建成环境设计手段和过程中介入的国家认可的干预过程,从而使设计过程与结果更符合公众利益。他认为设计的决策环境会对最终成果产生积极影响。城市设计是发达国家城市开发控制的重要手段,其所蕴含的核心理念是希望规划设计师作为片区的统筹者、组织者与协调者,能够调配片区资源,塑造特色空间,而围绕设计师介入“规—建—管”全过程统筹的特征,发达国家各有理论与实践,如美国城市设计工作小组、英国建筑和建成环境委员会、法国协调建筑师制度、日本主管建筑师协调组织等,虽然手段、赋权、组织模式等有所不同,但均体现出“设计治理”的核心思想——以实现“更好的设计”和“更符合公众利益的结果”为目标,以国家、官方认可的手段为过程,干预城市空间环境。未来我国城市设计在面向实施发展的进程中,必然从设计控制走向设计治理,在这一过程中,城市重点片区总设计师制度也将应运而生。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总师制的实践项目,总师制多应用于重大开发项目及重点地区,如上海世博会园区总师团队、西藏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总设计师负责制、广州国际金融城城市设计顾问总师制度、广州琶洲西区总设计师、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总设计师制等,其中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应用最为积极,且逐渐转向常态化实践,当前在粤港澳大湾区,已约有31个重点片区推行总师制。
也有学者开始从设计治理的视角明确总师制的作用,指出总师制是在城市治理转型中,建立多元利益沟通平台、实现协商式规划、兼顾公共与私人利益的有效途径。总规划师是将规划设计师这一技术角色放到政府社会和市场的扭接点上,促成角色的混合,某种程度上是将政府延展向社会和市场,使政府得以通过总师向社会和市场赋能、干预、协作,也为设计师创造了设计落地与设计赋能的可能性。除了重点地区,在当下重视城市内部更新的存量时代,城市老城区、历史城区的发展也可尝试引入总师制,从设计治理的角度探索存量地环境的精细化更新与老城复兴的目标。
——王世福、陈丹彤、梁潇亓、邓昭华《我国城市设计实施的现状与发展》节选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目前我国现代城市设计的重要研究方向可以是“蓝图式”城市设计如何面向实施建设、如何辅助规划管理等。
B. 由于刚性指标配置过大或过小或功能分配不均,故规划编制阶段难以精准预测实施阶段的需求,这是面向城市规划管理与实施中的问题。
C. 在规划、管理、开发等阶段,缺乏多方之间的协商平台,存在开发商为争取更多建筑面积而侵占空间资源,将公共空间私有化的现象。
D. “设计治理”的核心思想是采用符合国家和官方认可的手段干预城市空间环境的管理,以“更好的设计”和“更符合公众利益的结果”为目标。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广州老城区存在土地利用效率低、空间品质不高、老龄化严重、人口活力不足等城市问题,现已采用总师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专业化、在地性的规划设计咨询服务。
B. 总规划设计师制度是在我国城市设计在面向实施发展的进程中,从设计控制走向设计治理的背景下产生的。
C. 城市建设引入总师制,能有效发挥其在城市治理转型、建立多元利益沟通平台、实现协商式规划、兼顾公共与私人利益等方面的作用。
D.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应用总师制最为积极,在重大开发项目及重点地区以及城市老城区、历史城区等都进行了常态化实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总师制”理念的一项是( )
A. 上海静安区柳营路改建工程,道路桥梁规划设计团队跟踪“规—建—管”全过程,把控新项目设计质量、辅助其它部门日常规划管理等多个方面工作。
B. 2019年,时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负责设计越秀区海珠广场的团队协助该区政府相关部门策划和评估该广场的国庆灯光秀活动。
C. 北京市城市环境设计院的专家配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对北京市朝阳区公务人员开展了多场专题培训,促进多元主体形成专业共识。
D. 为彰显“老城市新活力”的时代命题,南京市政府在明城墙的保护和修缮中,开展职能分解、专项拨款工作,规定工期内快速完成预定目标。
4. 若要给文本加上小标题和理论论据,下面表格中对应填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
段落 小标题 名言论据及具体位置
1--3段 ① ③ 第1段开头
4--7段 ② ④ 第4段段首
A. ①现实困境:如何面向规划管理与实施
B. ②发展成就:“总师制”铸城市建设新篇章
C. ③“一个城市,并不等于就是一堆建筑物,而是由那些被建筑物围圈所划分的空间构成。”
D. ④席勒曾说:“只有站在城市中轴线上,你才会真切的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灵魂。”
5. 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贝聿铭曾说:“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最重要 不是建筑,而是规划。”请结合文本说说“总师制”对于我国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意义。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由于刚性指标配置过大或过小或功能分配不均,故规划编制阶段难以精准预测实施阶段的需求”错误。从“规划编制阶段难以精准预测实施阶段的需求,进而导致刚性指标配置过大或过小或功能分配不均”可知,选项因果倒置。
故选B。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额尔古纳河右岸
迟子建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如今夏季的雨越来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它们就像我身下的已被磨得脱了毛的狍皮褥子,那些浓密的绒毛都随风而逝了,留下的是岁月的累累瘢痕。坐在这样的褥子上,我就像守着一片碱场的猎手,可我等来的不是那些竖着美丽犄角的鹿,而是裹挟着沙尘的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