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第二中学2024届新高考调研卷高三语文试题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7/18 20:21:3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6240字。

  绝密★启用前
  2024届新高考调研卷高三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共7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答题前,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古以来,香料便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是食物调料,也是治病的药材,还是供奉神灵和修身养性的附属品。古代人们所使用的香料分为植物类和动物类两种,尤以植物类香料为主,如胡椒、肉豆蔻(皮)、丁香、檀香木、沉香、苏合香、乳香、没药、迷迷(迭)香等。这些植物类香料多为古代印度、西亚、东南亚等地所产,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欧洲和中国,并对当地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至晚在西汉时期,中国已大量从西亚、南亚、东南亚等地进口“香药”,既入药用,也为日常熏用。广州的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熏香炉中,就残留有来自西亚的乳香块;《后汉书•天竺传》曾记述,天竺产胡椒;《魏书•波斯传》亦记录了波斯商贾从印度贩运胡椒至中国的情形。从唐代开始,随着“胡食”的流行,胡椒等渐为调料之用。随着古代中国社会对香料需求的增长,胡椒种植区东移,种植范围从印度扩大至东南亚地区。胡椒种植面积的扩大及中国胡椒进口地的改变,促使海上航路的拓展和变化,推动宋元时期中国海上贸易的发展。
  总体来说,香料输入中国的途径,在公元8世纪中叶以前,由于造船技术和海上航行技术尚不发达,除少量从南洋经由海路进口,主要还是通过陆上丝纲之路从西亚、南亚次大陆等地传入。唐代中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起来,香料和瓷器渐成东西方海上贸易的大宗商品。《新唐书•地理志》引用了贾耽《皇华四达记》所记“广州通海夷道”,详细记述了唐代中国从海上前往大食地区的通道。当时,阿拉伯和南亚地区所产乳香、安息香、藏红花、小豆蔻、胡椒、檀香等通过这条航线成批输入中国;中国出产的麝香、樟脑等也输往阿拉伯地区。这一时期阿拉伯与中国东南沿海的海上交通路线,也被一些学者称作“香料之路”。
  宋元以来,通过海路的朝贡贸易逐渐成为香料输入中国的主要途径。明初,为了保证宫廷有足够的香料供应,永乐帝命令交趾以苏木、沉、速、安息诸香代替租赋。加之郑和在西洋收购香料,东、西洋番国知晓明朝对香料的喜好,于是番国贡献往往以香料为主。中国朝廷对番国进贡方物往往给予高于贡品价值的赏赐作为回报。明代香料的朝贡贸易既体恤“皇恩浩荡”,加强了明朝与东南亚诸邦的政治、经济联系,又弥补“禁海”所致香料等的短缺。诚如明人张瀚在《松窗梦语》卷4“商贾纪”中所说:“且缘入贡为名,则中国之体愈尊,而四夷之情愈顺。即厚往薄来,所费不足当互市之万一。”受明朝朝贡制度的影响,一些不出产香料的亚洲国家也向他国采购香料,再进贡给明朝廷,促进了香料在东南亚和东亚国家之间的交互流动,推动了香料贸易的发展。
  这一时期,香料在中国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从奢侈品逐渐转变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对香料的需求都大为增加。明初仅太岳、太和山宫观所用的降真诸香,每3年需7000斤左右,而内府所用,能达到五六倍。到明世宗初期,每年宫廷采买沉香、降香诸香10多万斤,尚不够用。万历时,朝廷要求库存的每种香品每年达到2万斤。此时来自东南亚的胡椒还被赋予了多重经济职能,不仅成为明廷赏赐百官、奖励军功、支付薪俸的主要物品,市舶抽分、进口商税的重要来源,而且时常作为商品贸易的纽带,甚至代行货币职能。
  中国社会对香料的巨大需求,以及香料贸易的巨额利润,吸引了明初大批私商下西洋贩香,华商迅速发展海外贸易,构建起遍布东南亚的海上贸易网络。为了顺应社会需求和增加税收,明朝廷不得不于隆庆元年(1567年)开放“海禁”。此后,大批华人私商扬帆出海,与西方殖民者角逐香料利益。
  作为丝绸之路上众多商品贸易的一种,香料的普及和传播,改变了当地的饮食文化,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甚至衍生出香文化,兼具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通过陆路和海路展开的香料贸易则把东西方联结在一起,搭建起了包括亚洲、欧洲甚至非洲在内的世界贸易网络,推动了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
  (摘编自《光明日报》许序雅《香料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人们所使用的香料多为印度、西亚、东南亚等地所产,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入,并与人们的生活产生密切关联。
  B. 从汉时开始中国就已经进口印度胡椒了;唐以后胡椒的种植范围扩大至东南亚地区,中国胡椒进口地改变,推动了中国海上贸易的发展。
  C. 唐朝中期,通过从中国海上至大食地区的通道,阿拉伯和南亚地区所产的香料输入中国,同时中国出产的麝香、樟脑等也输往阿拉伯地区。
  D. 香料贸易推动了香料的普及和传播,影响了当地的饮食文化和精神生活,甚至衍生出香文化,兼具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西洋番国投明代朝廷之所好,纷纷向其进贡香料,使得香料在明朝中国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慢慢从奢侈品变成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
  B. 明代朝廷对番国进贡方物往往给予高于贡品价值的赏赐作为回报,这种朝贡制度既彰显了明朝国体之尊,也刺激了朝贡贸易的发展。
  C. 在明朝时期,诸多香料的功能从调料、药材、供奉神灵等,逐渐扩展到了经济领域,例如可以用来支付薪俸、市舶抽分、代行货币等等。
  D. 明朝廷开放“海禁”,吸引了大批私商下西洋贩香,华商的海外贸易迅速发展,构建起遍布东南亚的海上贸易网络,同时增加了朝廷税收。
  3. 文中所引用的下列四本古籍中,最能表现香料贸易为中国带来好处的一项是(    )
  A. 《后汉书•天竺传》 B. 《魏书•波斯传》
  C. 《新唐书•地理志》 D. 《松窗梦语》
  4. 根据文本,简要概括丝绸之路上的香料贸易的发展过程。
  5. 作者使用哪些方法来证明自己的历史观点?请根据文本举例说明。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中国古代人们所使用的香料多为印度……”错误,原文中为“植物类香料”和“古代印度”,选项偷换了概念。
  故选A。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泡泡糖
  冯骥才
  ①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卫最大的金店在法租界,店名黄金屋。东西要多好有多好,价钱要多贵有多贵。故而,铺子门口有人站岗,还花钱请来警察在这边的街上来回溜达。
  ②黄金屋老板治店有方,开张十五年,蚂蚁大小的事也没出过。一天,老板在登瀛楼饭庄请客吃饭,酒喝得太多上了头,乘兴说道:“我的店要出了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