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6360字。
高考模拟金典卷•语文
(150分钟150分)
考生须知:
1.本卷侧重:高考评价体系之基础性。
2.本卷怎么考:①考查信息性阅读基本技能(题2、4);②考查文学审美基本技能(题8);③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题13);④考查语言文字运用基本技能(题19、21)。
3.本卷典型情境题:题5、16、20、22。
4.本卷测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学中的“雅”与“俗”是一对不断变动的概念。在中国古代文学系统中,“雅”指处于文学正统地位的诗和文,“俗”指戏曲、小说及其他以俗语写作、演绎的文本。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说,“‘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也就是大众的文学”“差不多除诗与散文之外,凡重要的文体,像小说、戏曲、变文、弹词之类,都要归到‘俗文学’的范围里去”“‘俗文学’不仅成了中国文学史的主要成分,且也成了中国文、学史的中心”。他之所以说“‘俗文学’不仅成了中国文学史的主要成分,且也成了中国文学史的中心”,一是因为传统的“雅文学”只包含诗和文,而传统的“俗文学”的范畴十分广泛;二是因为许多正统文学原都是由“俗文学”逐渐升格而来的。诗起源于民间,原本是通俗的,后来为文人所取,才成为“雅文学”。词亦如是,小说也如是。一种通俗活泼的写作形态被主流作家取用时,其代表的文学也就成了“雅文学”。
小说、戏曲这类中国传统的通俗文学也存在雅俗之别。清代的“花雅之争”,就是戏曲内部作为雅乐正声的昆腔与京腔等花部之间的竞争。而运用文言叙事的笔记体小说、运用白话叙事的章回体小说也有雅俗之别,如《世说新语》往往不被视为通俗小说。雅俗是可以灵活转化的,文体不是划分雅俗的关键,特别是对于小说而言。《三国演义》《红楼梦》是传统通俗小说,但当代读者把它们当经典读。经典即“正”,也就是“雅”。所以雅俗之辨还涉及读者。
(摘编自张蕾、孟亮《雅俗之辨、类型文学与大众读者》)
材料二:
“以俗为雅”是宋代文坛的一个重要观念。不少学者认为该观念最早由梅尧臣提出。这一观点未必站得住脚。梅尧臣提出“诗有五忌”,其中“二曰字俗则诗不清”(《续金针诗格》)。如此看来,梅尧臣反而对浅俗的字句持否定态度。苏轼云:“诗需要有为而作,用事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好奇务新,乃诗之病。”(《题柳子厚诗》)因此,“以俗为雅”这一观点首先由苏轼提出的看法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词、小说起源于民间,原本属于“俗文学”,它们被主流作家关注并取用后,逐渐升格为“雅文学”,进入正统文学的范畴。
B.在宋代以前,诗人们已经不自觉地开始了“以俗为雅”的创作实践,唐代诗人将俗语、方言等融入诗中,令诗歌别有韵味。
C.苏轼、黄庭坚、柳永、李清照等“以俗为雅”观念的实践者都有不俗的人格、较高的文学品位和足够的创新意识,创作出诸多佳作。
D.当代作家要做到“以俗为雅”,需要具有不俗的人格,在吸纳民间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并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创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清代戏剧中的昆腔被当代人视为雅乐正声,《三国演义》《红楼梦》被当代人视为经典小说,这些都是“俗文学”可以变为“雅文学”的力证。
B.“以俗为雅”观念在宋代被提出,现在学术界对该观念的首倡者尚无定论,材料二作者在第一段中借助证据,先破后立,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C.张端义认为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语言平易;杨慎在《词品》中将黄庭坚的词与李清照的词对比,突出了李清照的词语言平易的特点。
D.当代作家应重视研读中国古典文论,从中总结、提炼出思想精华;在实践“以俗为雅”的观念时,要改变以前忽视在题材方面下功夫的状况。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二段、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B.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杨万里《秋凉晚步》)
C.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柳永《望海潮》)
D.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4.材料一引用郑振铎的话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说“好奇务新,乃诗之病”。材料二倒数第二段说“‘以俗为雅’还意味着文学创作者要有创新意识”。这两句话的观点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荣誉【注】
陆文夫
饭厅门口矗立着一座光荣台。入夜,霓虹灯通明,照亮了放在光荣台上的许多先进生产者的照片。
女工方巧珍,今年二十五岁,脑后垂着两条小辫子,脸上老挂着微笑。别看她说话做事还带着三分孩子气,她可是光荣台上的老主顾。
布机间和往常一样:喷雾器使这里雾气弥漫;机器的声音像骤雨打在洋铁皮屋面上发出的声音,一阵一阵,颇有节奏。
方巧珍抬头一看,快到下班的时候了,就更加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