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9/28 19:52:2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9350字。

  高三联考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态文学因生态危机的刺激而诞生。生态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正如大气化学家保罗•克鲁岑所说的“人类世”已经到来。人类已经具有影响地质变迁、生态变化的巨大力量了。如果人类不能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随着全球气温升高、生态持续恶化,人类文明真的有可能弦断歌息,重返大荒,坠入渺茫。
  因此,文学必须面对全球生态危机的挑战,自觉地承担起反映生态危机的现状、探寻生态危机的社会历史文化根源、促进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为守护地球生态整体的良性运行而努力的使命。这是全球性生态危机时代赋予文学的新使命。学术界一般把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视为生态文学的先驱,把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视为生态文学诞生的标志。
  对于当代生态文学而言,深刻感悟生态危机的严峻与急迫,对当前文化模式和生活模式中的不良部分保持高度的警惕与反思,是坚守生态文学现实感的基本底线。那种只醉心于风花雪月、只想着遁入自然怡情养性的传统士大夫式的闲适心态有害于生态文学创作,那种搁置基本逻辑、一味赞歌式的生态文学也有害于生态文学的健康发展。鉴于当今时代的实际状况,好的生态文学即使不是一种金刚怒目式的、鲁迅所言的“摩罗文学”,也终归要保持着一种抗争、张力结构,并坚守着崇高的悲剧品格。
  随着都市化生活的日益发达,非地方化几乎成为生活的典型特征。人越来越被抽离出大自然,过着越来越标准化的生活。然而,生态文学相信在大自然中存在着更为丰富复杂的世界,作家不应该把自己的人生隔绝于大自然,而应该尽可能地用脚丈量大地,与大自然耳鬓厮磨、朝夕相对,进行最充分的身心交流,重建地方感。
  因此,生态文学作家在生活方式上也应表现出独特性,主动远离城市,投身于荒野、森林、江河湖海等自然世界,与花鸟虫鱼对视,观察自然万物,感悟自然之大道。生态文学强调真正的亲历感、融入感、稳定感。那种到此一游、点到即止描绘自然的文字,是无法真正进入生态文学堂奥的。那种依赖书本知识展开的描绘自然的文字,无法真正呈现出大自然的细密纹理,也写不出人与大自然之间欲说还休的错综关系。
  生态文学区别于传统的山水田园诗歌、自然文学之处,还在于生态文学具有严谨的科学精神底色。不少生态文学作家在博物学、鸟类学等方面具有广博的知识。他们主动拓展知识背景,不让自己受限于传统的人文视野。例如梭罗对缅因森林的研究等,不一而足。生态文学正在引领作家跨越僵硬的学科壁垒,直接探寻大自然的真实面目,在宏大的宇宙生命秩序中破解人生和人性的奥秘。
  之所以说生态文学超越一般题材类型文学,关键在于其遵循万物一体的理念,表达对生命共同体的崇敬。在组成人类社会、创建人类文明之后,人就始终倾向于以自我中心主义、部落中心主义、民族中心主义、种族中心主义乃至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来生活,因而人们习惯于生活在破碎、孤立、隔绝的文化牢笼之中,孤独、焦虑、恐惧、虚无等情感体验如影随形。到了21世纪,当全球性生态危机赫然显现时,以往种种文化牢笼的局限之处昭然若揭。生态文学作家意识到,人必须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等文化牢笼,从更为宏大的宇宙生命秩序中来理解自己的生命和生活。
  生态文学必须把自己的精神底座建立在万物一体感、生命共同体意识之上。从表面上看,是生态危机刺激了生态文学的诞生;而从实质上看,是万物一体感、生命共同体意识奠定了生态文学的本体论基础。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球气温升高,导致生态持续恶化。由于这一原因,生态问题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
  B. 进行生态文学创作,必须摒弃闲适心态和赞歌式创作,要深刻感悟到生态危机的严峻。
  C. 人们习惯于生活在破碎、孤立、隔绝的文化牢笼之中,从而形成了自我中心主义的价值观。
  D. 未来的乡土文学、城市文学和科幻文学,都可能在生态文学的维度上被赋予新的生命之光。
  2. 下列选项对“生态文学”相关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态文学是因为生态危机的出现才产生的,承担起为守护地球生态整体的良性运行而努力的使命。
  B. 真正进入生态文学堂奥的作品,能呈现出大自然的细密纹理,展现出人与大自然之间的错综关系。
  C. 生态文学只有遵循万物一体的理念,表达对生命共同体的崇敬,才能超越一般题材类型文学。
  D. 只有生态文学能够激活全人类的文学想象力,促使人们萌生对地球的皈依之情而融入宇宙生命中。
  3.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生态文学具有严谨的科学精神底色的一项是(   )
  A. 《山林笔记》是作者胡冬林长年在长白山林区考察访寻的结晶。
  B. 《昆虫记》展示了昆虫们的生活习性、兴趣爱好及特殊的本领。
  C. 《瓦尔登湖》中表现了作者对当时城市化、工业化生活的反抗。
  D. 《鸟的盟约》是作家傅菲对观察到的山林轶事、动物奇闻的叙写。
  4. 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万物一体感、生命共同体意识”在生态文学及其创作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5. 大学生物专业毕业的小张,对生态问题很感兴趣,常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生态文学创作,却也为创作不出好作品而苦恼。对此,你有何好的建议? 请结合材料进行拟写。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系统地探讨了生态文学的起源、使命、创作要求及其独特性。文章指出,生态文学因生态危机而生,强调作家应深入自然,感悟生态危机,保持科学精神,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倡导万物一体的理念。文章还强调,生态文学不仅要反映生态危机,还要探索人与自然的深层关系,最终激发全人类的生态意识,赋予文学新的生命之光。整体而言,文章逻辑清晰,论述深入,具有较强的理论深度和现实意义。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A.“全球气温升高,导致生态持续恶化。由于这一原因……”错误。以偏概全。一是导致生态持续恶化的原因有多个,不单是气温的升高;二是生态问题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的原因也有多种,不只是生态持续恶化。
  B.“必须摒弃闲适心态”不合文意,从文中“那种只醉心于风花雪月、只想着遁入自然怡情养性的传统士大夫式的闲适心态有害于生态文学创作”可看出,原文只是说“有害”,并没有“必须摒弃”的意思。
  C.“从而形成了自我中心主义的价值观”错误。因果关系倒置,原文是“人就始终倾向于以自我中心主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曹雪芹
  又到探春院内,谁知早有人报与探春了。探春也就猜着必有原故,所以引出这等丑态来,遂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一时众人来了。探春故问何事。凤姐笑道:“因丢了一件东西,连日访察不出人来,恐怕旁人赖这些女孩子们,所以越性大家搜一搜,使人去疑,倒是洗净他们的好法子。”探春冷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说着,便命丫头们把箱柜一齐打开,请凤姐去抄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