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甘肃省高三上学期1月份高考诊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9/30 0:22:2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710字。

  甘肃省一月份高考诊断考试•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先秦两汉时期,崇侠尚任,养士与游侠活动盛行。除正史文献外,民间歌谣时谚与史相依,广泛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游侠活动的生动内容,并从社会生活史的视角,保存、补充或拓展了正史的相关记载,为古代咏侠诗的创作发展提供了现实素材、文学形象和审美指向,成为我国古代咏侠诗的直接源头,哺育启迪了古代文人咏侠诗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学史意义。
  ②在游侠现实存在重要的历史时期,尚武任侠作为当时普遍性的社会风气,虽未引起文人的审美观照,但作为大众追慕的对象,反映游侠生活的民间歌谣时谚开始繁荣。作为古代咏侠诗滥觞和咏侠主题雏形的咏侠谣谚,简单直白,且多与史传、辞赋等相混,反映着作为实录阶段游侠的自由流动、血性张扬和侠义观念,以及超越世俗的荣名和气节,展现着侠义之士冀知报恩、重诺轻生、借躯报仇的任侠精神,言信行果、急难救困的侠客之义,温良泛爱、轻财好施的人格风范。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女性中亦多侠义有气节者,并被诉诸歌咏。且从其行为可看出当时人们对侠义精神的认可和自觉践行,如《伍子胥歌》等。
  ③先秦两汉咏侠谣谚是中国古代咏侠诗从民间歌谣到成熟的文人诗创作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源发和承继关系十分清晰。比如,咏侠歌谣《长安为尹赏歌》等对乐府咏侠诗《结客少年场行》《游侠篇》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④先秦两汉咏侠谣谚通过描写当时炽烈的任侠风气、歌咏任侠之士,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一种成品或半成品的文学素材。古代文人借任侠张扬自我,抒发豪气干云的气概,并不断对其进行“义化”改造和理想化、英雄化的艺术创造,最终使咏侠题材成为绵绵不绝的咏侠诗潮,并使咏侠谣谚所歌咏的侠义行为及其人格精神,沉淀为咏侠诗创作中稳定不变的主题内涵,为中国古代诗歌中咏侠主题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⑤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先秦两汉咏侠谣谚中所歌咏的荆轲等古游侠,为后世文人咏侠诗的创作提供了侠义形象和素材。对荆轲、季札与秦女休的歌咏见于历朝历代咏侠诗。从后世咏侠诗的创作内容看,一些基本的、稳定性的内容来自先秦两汉咏侠谣谚的积淀与影响。先秦两汉是中国侠文化的发轫期和文化基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咏侠谣谚表现的任侠风气和游侠行为与史相融,成为基础性和稳定性的侠文化因素,对中国咏侠诗文化基质的形成、侠义人格精神的确立产生了广泛影响。
  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先秦两汉咏侠谣谚,把清新、自然、质朴的艺术风格带入其中,为后世咏侠诗创作带来了本质性的风格特征,而自然质朴也就成为中国古代咏侠诗基本的艺术风格。先秦两汉时期,游侠不仅广泛存在于民间社会,而且成为民间文学口头诵唱的一个基本母题。
  (摘编自汪聚应《先秦两汉咏侠谣谚的文学史料价值》)
  材料二:
  ①先秦两汉咏侠谣谚是咏侠诗的源头,对咏侠诗产生发展具有先导影响和奠基作用,后代文人咏侠诗由此孕育发展。它们在传唱中为咏侠诗的产生积累着必要的文化基质和审美要素,为古代咏侠诗的创作发展提供了生动的现实背景和审美指向,形成了咏侠诗最基本的审美视点和价值观念,成为我国古代咏侠诗的直接源头。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间歌谣因从生活史的角度记录先秦两汉的游侠活动而具有了重要史料价值和文学意义,并成为后世咏侠诗的源头。
  B. 从民间歌谣到文人诗的创作,不可或缺的联系者是先秦两汉咏侠谣谚,没有先秦两汉咏侠谣谚就没有后来的咏侠诗。
  C. 先秦两汉民间谣谚能拓展正史记载的内容,说明其能与史书对游侠的实录共同作用,再现当时的任侠风尚和游侠活动。
  D. 魏晋南北朝文人创作 乐府咏侠诗的独特性使之成为咏侠诗发展史上的独特现象,并确立了咏侠诗的题材类型等。
  2. 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秦两汉时游侠盛行,文人的孱弱使得他们并不欣赏这种尚武任侠精神,但因为社会风气而使民间很仰慕游侠。
  B. 历代歌咏古游侠的诗篇中一些基本的、稳定的内容,比如游侠的侠义人格精神几乎是相沿习用先秦两汉咏侠谣谚。
  C. 曹植《白马篇》开启文人咏侠诗创作,因为与魏晋两汉谣谚相比增加了侠的人格境界,使主人公成为正义的英雄。
  D. 魏晋南北朝咏侠诗涉及古代游侠、游侠从军和贵族子弟游侠生活,体现了他们的功业名节观念和自由享乐品性。
  3. 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列举先秦两汉咏侠谣谚所反映的内容,证明了当时反映游侠生活的民间谣谚开始繁荣。
  B. 材料从咏侠谣谚的语言特征、被记录方式等角度,论证咏侠谣谚在实录阶段体现的特征。
  C. 材料先后论证了先秦两汉咏侠谣谚在确立古代咏侠诗题材和形成其文化基质等方面的作用。
  D. 材料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其中首段和末段是总写,都概括了先秦两汉咏侠谣谚的价值。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材料一有“咏侠歌谣《长安为尹赏歌》等对乐府咏侠诗《结客少年场行》《游侠篇》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简要概括先秦两汉咏侠谣谚对后世咏侠诗的创作有哪些重要作用。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民间歌谣……成为后世咏侠诗的源头”错误。从材料一第⑥段“先秦两汉时期,游侠不仅广泛存在于民间社会,而且成为民间文学口头诵唱的一个基本母题”可知,选项中的“民间谣谚”应该是“先秦两汉民间谣谚”,选项扩大范围。
  B.“从民间歌谣到文人诗的创作,不可或缺的联系者是先秦两汉咏侠谣谚”错误。材料一第③段是“先秦两汉咏侠谣谚是中国古代咏侠诗从民间歌谣到成熟的文人诗创作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意思是中国古代咏侠诗从先秦两汉咏侠谣谚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选项曲解文意。
  D.“文人创作的乐府咏侠诗的独特性使之成为咏侠诗发展史上的独特现象”错误。材料二 第③段“魏晋南北朝文人乐府咏侠诗《白马篇》《结客少年场行》诗题对游侠的集中歌咏,形成了咏侠诗发展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学现象”,意思是《白马篇》《结客少年场行》诗题对游侠的集中歌咏是独特的文学现象,选项张冠李戴。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怒火
  周文
  一
  1937年7月6日的那一天,一大队日本兵从丰台车站开了出来,进向离此几十里路的宛平附近去作战斗演习,绕过宛平城外的北面,越过铁路向着卢沟桥西面的龙王庙前进。
  龙王庙周围几十里的所有居民全都骚动起来了。靠着大路边的田里农民疯狂地跑了来,跑到沙岗来了。有三个国民党兵拿着枪逼到他们面前来,大声喝道:“你们干什么?”
  有几个农民打拱作揖地说起来了:“鬼子弄坏了我们的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