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选考科目考试冲刺卷语文试题(二)(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730字。
语文(二)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早在2003年,浙江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秉承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钉钉子”精神,久久为功推进“千万工程”。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持续迭代升级,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浙江经验”,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新时代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90%以上、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累计创成A级景区村11531个、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98万个、6万多名大学毕业生加入农创客队伍回乡创业……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3年的5431元提升至2022年的37565元,农村4G网络实现全覆盖,创建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102个……20年来,浙江重点推动城乡空间融合、产业融合、体制融合,让物质富足有了更坚实的保障。同时,“千万工程”以文明乡风浸润人文美,点燃了团结奋斗的“精神引擎”。通过思想引领、素质提升、风尚浸润、文化赋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细落小落实,以文明乡风助力“千万工程”、引领乡村振兴。
浙江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把农村作为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主战场,推进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五水共治”和“四边三化”等重点工作,从源头彻底消除污染。同时,把“千万工程”作为改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有力抓手,推进生态文明知识进农村、入农户,把垃圾污水治理、植树护林等生态环保理念纳入村规民约,成为公序良俗,“千万工程”的美丽底色更加鲜明,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在之江大地徐徐铺展。
“千万工程”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教材,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既彰显了久久为功抓落实的力度,也传递出用心用情惠民生的温度,为中国式现代化写下生动注脚。
(摘编自郭雪营《“千万工程”为中国式现代化写下生动注脚》)
材料二:
今年是“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创办10周年。10年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向会议发来致辞或贺信,深入阐释中国道路、中国主张,体现了对推动国际社会“读懂中国”的高度重视。这次贺信,为世界读懂新时代的中国及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指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千万工程”就是2003年浙江启动实施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年来内涵逐渐丰富,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浙江经验”。
B. “千万工程”以农村建设为主题,包含坚持绿色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内容,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教材、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注脚。
C. “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已有10年的历史,其中心是“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各国合作发展凝聚了共识与力量。
D. “中国式现代化”在否定了西方的现代化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则材料均提到中国式现代化,材料一主要评论中国式现代化的典型浙江的“千万工程”,材料二主要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B. 两则材料都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进行论证,最后进行总结,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C. 两则材料引用事例的方式不相同,材料一更加具体,如引用一些数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而材料二则采用概述的方式,为论证观点服务。
D. “千万工程”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注脚,读懂“千万工程”就读懂了浙江的中国式现代化,同时也有助于读懂全国的中国式现代化。
3. 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西藏那曲聂荣县尼玛乡的村民最近用上了“零费用”的光伏供热暖气片,光伏采暖取代了牛粪取暖、围炉取暖。
B. 广州南沙海港,一批国产新能源汽车,登上外贸滚装船,前往东南亚,一批锂电池准备搭乘中欧班列,运往海外。
C. 瓜达尔港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成为重要的地区物流枢纽和产业基地。
D. “良渚古城遗址”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获得国际认可,也为世界提供判断文明的中国方案。
4. 材料二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信心,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体现这种信心的。
5. 为什么说“千万工程”为中国式现代化写下生动注脚,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分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千万工程’就是2003年浙江启动实施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说法不准确,“千万工程”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持续迭代升级,内涵不断丰富。
C.“‘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已有10年的历史,其中心是‘读懂中国式现代化’”错误,“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的主题并非单一的“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还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各国合作发展”。
D.“在否定了西方的现代化的基础上”说法错误,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并非否定西方现代化。
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村里来了“科技特派员”
汪群
见到科技特派员周利利时,我才知道她是位30岁刚出头的年轻姑娘。
在浙江,科技特派员制度已经实施20年了。周利利2017年从浙江农林大学获得硕士学位。那年,她被湖州农科院选为科技特派员。
周利利是土生土长的安吉人。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