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南省重点高中高三下学期5月全真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5910字。
高考全真模拟卷(二)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大力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形成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系列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系列精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形成了特区精神、劳模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系列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探月精神、北斗精神、科学家精神等系列精神。这些内涵丰富的精神共同构筑了彰显中国共产党精神品质和精神力量的完整精神谱系。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我们党立党兴党、执政兴国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传承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继续将其融入中国共产党人血脉和基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摘编自徐连林、彭世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时代价值与传承路径》)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上好“大思政课”的鲜活素材、融通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媒介。依托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相关学术成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多年的奋斗中构筑起来的,其源头是伟大建党精神。
B.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推动党的事业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不竭动力。
C. “大思政课”是融通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媒介,有助于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D. 网络延展式教学借助共享性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学习教材内容,实现明理识道。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抗美援朝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虽产生于不同时期,但都体现出爱国主义精神。
B. 红色资源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鲜活素材,要保护和利用好与之相关的遗址、遗迹、文物等。
C. 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个突破口是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完善其实践教学机制。
D. 教学应坚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将“教师+学生”双主体的育人体系转换为以学生为主体。
3. 下列选项中,课文、模范人物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战中的插曲》——聂荣臻——延安精神
B.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钟南山——抗疫精神
C.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屠呦呦——科学家精神
D.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张秉贵——劳模精神
4. 平台情景式教学和基地体验式教学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 高校思政课采用“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大思政课’是融通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媒介”错误,原文中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上好‘大思政课’的鲜活素材、融通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媒介”,文中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故选C。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腔(节选)
贾平凹
第二天的上午,我去了一趟戏楼。戏台上有人爬高上低地还在装灯摆布景,台子下已经很多婆娘们拿着条凳占地方了,吵吵嚷嚷,听不清谁和谁都在说啥。赵宏声猴一样爬梯子往戏楼两边的柱子上贴对联,对联纸褪色,染得他颧骨都是红的。把稳着梯子的是哑巴,还有文成站在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