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百所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350字。
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关于全球变暖的辩论也许是关于竞争性真相最为激烈的斗争。
人类生成的二氧化碳正在大气中累积,形成类似于温室的屏障,将之前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能留在地球上。这个关于全球变暖的可以观测和测量的故事已经得到了大众普遍接受。不过,之所以我们试图对出行方式、能源生成方式和生活方式做出如此巨大的改变,是因为这个事情还有下文,即我们的气候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其可能产生的有害影响。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估计,2081年到2100年的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比1986年到2005年高出0 3℃到4.8℃。这个范围很宽,它同时考虑了关于良性未来和灾难性未来的预测。为什么专家的观点存在如此巨大的不确定性?
根据预测,二氧化碳本身不会导致气温大幅上升。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说法,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加倍,地球温度会上升大约1.2℃。这不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关于气候剧烈变化的预测来自第二个放大因素——大气中水蒸气增加导致的升温效应。
温暖的空气可以留住更多水蒸气。温度每上升1℃,水蒸气浓度就会上升大约7%。所以,二氧化碳导致的一点点升温会明显提升大气湿度。由于水蒸气是一种强效温室气体,因此它会使未来二氧化碳本身导致的升温效应提高两倍以上。
水蒸气还会形成云层,云层既可以捕捉地球辐射,促进升温,又可以将太阳光反射回太空,阻碍升温。总体而言,云层具有净冷却效应。不过,不同类型的云层具有不同的效应,较低的层积云通常具有冷却作用,又高又薄的卷云则具有升温作用。所以,如果更多水蒸气形成低海拔云层,它们就可以减少或抵消水蒸气的升温效应,而高海拔云层的增加则会加剧升温效应。
不过,水蒸气的增加不一定意味着云层的增加。实际上,研究发现,更加潮湿温暖的大气可能会同时减少低海拔和高海拔云层(这对降水和干旱具有令人担忧的影响)。高空和低空云层的相对状态将决定云层的总体效应是升温还是冷却。
气候学家目前认为,云层对于温室气体升温效应的总体影响是略微正向的,即放大二氧化碳的效应。不过,虽然科学家尽最大努力模拟未来云层的行为,但是大多数人都承认,这种模拟目前的可信度并不高。云层变化模式对于全球温度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这使长期气候预测变得更加困难。
这种不确定性是科学研究的标准特征。这并不意味着全球变暖的预测是错误的;它也没有提示我们不应该立即采取行动,因为我们较为悲观的预测可能是正确的。不过,这的确证明了许多竞争性真相可能存在于辩论的两极。试图提高气候预测质量的科学家常常会陷入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之所以大量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是因为人们观测到了全球变暖的情况,并且预测到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有害影响。
B. 水蒸气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云层,不同云层会产生不同的效应,但最终能否造成温室效应是由高空和低空云层的相对状态决定的。
C. 对于气候变暖的影响,不同人持有不同的观点,且观点存在很大的分歧,这反映了人们关于良性未来和灾难性未来的不同预测。
D. 气候变化的预测应当以许多当前变量为基础,气候变化预测的结果会随着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剧烈变化,故而预测总是不准确的。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预测,二氧化碳本身并不会造成气候剧烈变化,但它会直接提升大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进而反作用于二氧化碳的升温效应。
B. 人们关于气候剧烈变化的预测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二氧化碳增多导致的升温效应,二是大气中水蒸气增加导致的升温效应。
C. 2017年美国《气候科学特别报告》中“相对有力的证据”表明一些风暴与气候变化有关,且人为因素促成了部分地区的高温炎热天气。
D. 迈伦•埃贝尔认为,未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长会对经济和环境有一定的好处,这正是一种对未来持有乐观态度的体现。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原文中关于全球变暖的预测观点的一项是( )
A. 宇宙大爆炸发生于137亿年前,自那时起的100亿年或者更长的时间,直到现在,宇宙都遵循着力学定律,维持着运转。
B. 人类排放要对下列问题负责:全球气温变化、永久冻土融化、干旱等,很多植物和动物物种将在2047年遭遇存亡危机。
C. 斯瓦尔巴群岛是全球变暖的敏感地区,当地人说,北极海冰不断融化,影响食物供应,未来北极熊恐怕将会瘦得没有熊样了。
D. 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阿尔卑斯地区的温度上升了近2℃,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如何保住阿尔卑斯山?这个问题引人深思。
4.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下面这两幅图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世界1000年来、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CO₂含量和地球温度变化图)
A. 图显示,1880年前的近1000年间,二氧化碳浓度几乎没变,但地球温度变化较大。
B. 目前,地球温度的升高与工业革命以来的人为影响息息相关,这是一种普遍的认识。
C. 20世纪前40年间,地球温度大体处在上升状态,后几十年间地球温度大体先升后降。
D. 积极寻求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全球气温持续上升的趋势才有可能被改变。
5. 关于全球变暖的辩论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和启示?请结合原文简要说明。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原文相关内容的能力。
D.“故而预测总是不准确的”错误。文章认为预测很难准确,但不代表预测总是不准确,这种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D.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弱者的强项
秦德龙
一辈子争强好胜的他,不得不低头了。是啊,人已经老了,胳膊腿儿都硬了,心劲儿也蹿不上去了,不比年轻的时候了。不知不觉地,他已经被划入老年人的行列了,居委会开始向他赠送《老年春秋》了。
过去,他是个得理不饶人的角色。什么事,都不敢让他抓住理。他若是抓住了谁的小辫子,非弄个水落石出,非弄个里外高低。因此,人们都说他是个强者,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