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齐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下)高三年级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580字。
齐鲁名校联盟2023-2024 学年(下)高三年级开学质量检测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风格是绝大多数小说作者所梦寐以求的,对风格的向往和期待激励着许多人锲而不舍、苦心孤诣,成了推动小说创作和发展的一种重要驱动力。但此种驱动力一定来自小说本身的必然需要吗?有些时候,倒更像一种外在的律令和小说作者本人对获得承认的渴望相混合的产物。那种外在的律令时刻提醒作者:你想成为一位优秀的小说家吗?那么,请奉献出你的风格。此时,风格意味着独特性,意味着辨识度。此时,独特性和辨识度貌似从小说内部涌现,实则来自他者的审视和判断。它也是一种审美要求,其正当性远远大于伦理要求或其他社会性要求。但是,若为独特而求独特,为辨识度而求辩识度,显然会对小说本身产生伤害。海明威的一些作品有时令人不快,大抵是因为刻意维持他的风格。也就是说,风格异化为程式化的表演。此时,风格已不是风格,而是套路,甚至成为桎梏艺术的牢笼。我相信海明威起初只想寻找一种合乎心意的表达方式,然而在找到并大获成功之后,于有意无意间造成了风格的固化。在这方面,马尔克斯显示出了值得称道的敏感和警惕,他在风头最劲的时候也不满足于既有风格,总是能怀着谦逊的心态,倾听素材本身的需求,其风格遂能不断拓展和变化。是的,只有当我们放下执念,诚恳地面对素材,运用自身的修养、技艺与它进行温柔或激烈的搏斗并最终驯服它,真正的风格才会适时出现。它自然散发,甚至透着某种生物性,仿佛老虎从容中自显威严的体态或狐狸狡黠又透着妩媚的眼神。它不是目的,而是由内而外生发出的一种状态、一种效果。
许多小说作者态度诚恳,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相当的技巧,但作品并未呈现令人印象深刻的风格。显然,风格还跟作者的性情、气质,跟他的先天禀赋和后天成长环境之间具有玄妙而深刻的关系。确实,个性强烈、性情独特的作家更容易获得某种风格,只要他并不过分期待和刻意营造,而是在书写中尽量满足内心和素材的双重需求。此时气质、性情会自然渗透到素材中,再加上想象力这一必需的催化剂,遂产生奇妙的化合反应,最终形成作品以及作品的风格。气质性情有先天的成分,但后天的成长环境、经历和修养也能影响它们的形成。曹雪芹如果出生于寒素之家,笔底的温柔缠绵定不会有富贵雍容气象。鲁迅若没有遭逄家道中落和随之而来的窘迫,其峻刻和激烈恐怕也会减损几分。如果说,成长环境难由作者掌控,经历和修养却存在自为的可能性。一个南方的小说家,长期在北方游历、生活,他作品中的气质兴许会有悄然的变化。一个野生野长、并非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小说家,通过长期潜心阅读,也能使风格出现阶段性变化。格非当然不是草根出身,他是典型的学院派,但他在先锋时期之后矢志向古典学习的结果,使得他早期和近期作品呈现出的风格如此不同。而鲁迅长期抄写古碑,则获得了一种沉朴高古的金石气,有效地中和了一些峭刻的味道。这些都说明风格存在可调控的部分,并不全由先天决定,而且其显然具有生长性,并非一成不变。只有当小说家满足于现状时,风格才会成为陷阱。
(摘编自马笑泉《小说的风格》)
材料二:
著名作家陈彦创作的小说《装台》作为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却兼具了“结实”与“空灵”之美。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结实。这种效果,首先源于叙述者的设定。《装台》的叙述者没有身份和立场,既摒弃了思想精英的眼光,也远离了文人情趣。虽然是第三人称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绝大多数小说作者都有对风格的追求和向往,这种追求和向往可以给小说家以激励,可以推动小说的创作和发展。
B. 如果为独特而追求独特,风格就会成为桎梏艺术的牢笼。材料一举海明威的例子论证了这一观点。
C. 作家能否获得某种风格,与他的写作态度经验、技巧有关,也与他的先天禀赋、后天成长环境有关。
D. 生活化的情节不受时空的限制,不需要借助语言和动作的显性表达,这与戏剧性情节有着本质的不同。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围绕“小说风格”的话题展开论述,都谈到影响小说风格的因素,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 小说作者如果刻意维持自己固有的风格,可能会引起读者的不快,所以小说作者应该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写作风格。
C. “个性强烈、性情独特的作家更容易获得某种风格”,可见作家的先天禀赋对其写作风格的影响是基础性、决定性的。
D. 《装台》的创作实践表明,远离情感化的表达,规避宏大叙事,才能使作品呈现出“冷静而客观的现实主义风格”。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汪曾祺:“一个人也不能老是一个风格,只有一种风格。风格,往往是因为所写的题材不同而有差异的。”
B. 毕飞宇:“对话是小说的人物说出来的,它呈现的是小说人物的性格,而不是作家个人的语言风格,作家很难把控。”
C. 刘震云的作品《一句顶一万句》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将小说的语言、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形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小说变得幽默风趣。
D. 莫言第一次看《百年孤独》时,深受震撼,感慨“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他创作的《红高粱》流露出《百年孤独》的气息。
4. 小说《装台》为何会具有“结实”之美?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
5. 下面的文字论述了孙犁作品风格发生变化的现象。促使其作品风格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看法。
我国评论界有着新老孙犁的说法。其中“老孙犁”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中期的“文美”孙犁,其作品具有明丽、欢乐的特点;“新孙犁”是指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的“文直”孙犁,其作品具有沉郁、激愤的特点。孙犁在《风格论》中指出:“风格任何时候都不是单纯的形式问题,它永远和作家的思想、作家的生活实践形成一体……风格的形成包括两大要素,即时代的特征和作家的特征。”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不需要借助语言和动作的显性表达”错误,结合“生活化的情节,既不受时空的限制,也不一定借助语言和动作,更不一定显性地表达”可知是“不一定借助”。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所以小说作者应该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写作风格”错误,无中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鹰
丁迎新
不到十一点,兵就起了床,把穿衣服的声音压到几乎没有。①已经看了十几回班长交给的手表,没有一毫睡意,脑子乱糟糟的,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走出宿舍门,连队哨兵诧异地看了兵一眼,抬腕看看手表,比正常接岗时间早了半小时。
夜太静了,静得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再轻也能听见。走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