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大联考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390字。
大联考
2023—2024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物建筑的价值在于它历尽沧桑之后,被附加上的种种可作为人类生活见证的历史信息,文物建筑的历史价值已成为文物建筑保护的基础和出发点。
建筑具有的精神创造和物质生产的两重性,使文物建筑所携带的历史信息包含了从意识形态、人类审美趣味到社会生产水平、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广泛内容。这种历史信息的广泛内涵,使文物建筑不仅具有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社会学、经济学,及宗教、政治、美学等多重价值。
除文献资料之外,文物建筑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好例证。它的基础就是文物建筑的历史价值。对文物建筑形成的历史环境的保护在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现代城市建筑》一书中,认为由文物建筑构成的历史环境“能够引起居民对自己城市和国家的发展历史的兴趣,为他们的先人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由于文物建筑所具有的令人感到自豪的标志性,而成为人类认同的方向,人们由于“认同”而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
文物建筑是历史上某一特定文明的产物,它反映了这一文明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内容。对于我国来说,文物建筑的典型性本身就是文物建筑选择工作的重要标准。这种典型性使得文物建筑的历史价值包括了“代表性”的内容。应当指出的是,这种“代表性”绝不仅仅局限于建筑艺术的范畴,它同样包括了政治制度、经济水平、世俗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文物建筑所具有的这种“代表性”,使文物建筑本身成为说明古代世界最有力的实物例证。
(摘编自吕舟《文物建筑的历史价值与保护》)
材料二:
乡土建筑遗产的保护,现在已经成了国际文物建筑保护工作中普遍关心的课题。不论中外,公认的文物建筑的价值观是:虽然它们具有历史的、科学的、艺术的、情感的、使用的和其他各种各样的可能具有的价值,但文物建筑的根本价值是作为历史的实物见证。
什么样的建筑能够记录或者见证宫殿、庙宇之类的所谓“意义重大”的建筑所没有记录或者没有见证过的民间大众的历史呢?当然是民间的乡土建筑。中国两千年的农业文明史,主要是农民的文明史,这一部文明史的见证,极重要的是千千万万农民生活在其中的乡土环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规划理论的不断发展,保护文物建筑的重心转变为对其形成的历史环境的保护。
B. 农民是中国农业文明史的主角,如果承认文物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就应当承认乡土建筑在文化遗产中的地位。
C. 中国农民常供奉的神仙有土地爷、观世音等,数量与类型众多,这与西方的宗教信仰有所不同。
D. 对建筑遗产实行分级保护,既是因为其价值有大小不同,也与文物保护资源条件的有限有一定关系。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明确表达了文物建筑具有多重价值的观点,也都认为文物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见证。
B. 在中国传统的血缘聚落里,通常有“主姓”与“非主姓”,居民相互关系的亲疏与《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相似。
C. 农业文明时代,村落的乡土公共建筑通常由宗族主持修建,这些建筑反映出农村宗法、教育等文化特点。
D. 一座古建筑如果包含了某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生活等方面的文化信息,那么它就具有“代表性”。
3. 材料一认为文物建筑携带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选项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半坡村遗址含有原始社会的社会形态、人类行为等信息。
B.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陈列的秦铜车马含有古代车辆结构信息。
C. 北京故宫的台基反映了古代的艺术思想和礼仪制度规范。
D. 河南登封的观星台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
4. 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把下面图表中①②③处补充完整,每处不超过6个字。
5. 请结合前两则材料,简要谈谈文物建筑保护的意义。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A.“保护文物建筑的重心转变为对其形成的历史环境的保护”理解错误。材料一第三段说“对文物建筑形成的历史环境的保护在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文物建筑形成的历史环境的保护在加强,并不意味着重心转变。
故选A。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逛庙会
文清丽
门很旧了,门楣右上角有一块牌子,黑色,上面红字写着“五好家庭”的字样。
进得门来,正中八仙桌上放着一个挂钟,长长的钟摆当当地响着。电视画面上是一个头戴官帽、身穿红袍的人,扯着嗓门唱着的是本地戏,秦腔。
你喝水不?声音是从炕上发出的。炕上坐着两个人,男的八十多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