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3020字。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们在衡量文学的价值时,往往提出“人民性”的概念。从内容上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一个作家的作品是否有价值,首先要看它是否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表现人民的遭遇、理想和情绪,此外,自然还有人民的美学趣味等。人民性越高,同时艺术的力量又能相称,这种作品无疑就是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在这个意义上,人民的口头创作有它的巨大的优越性。在长期的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者,同时也是许多民族文化财富的生产者。由于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他们在文化创造上有着不利的条件,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却得到了极优厚的补偿。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它的见证人。作为文学艺术重要内容的广大人民的社会生活、斗争、思想、感情和希望等,他们是亲身的体验者。他们的文艺传统又都是这株社会生活常绿树上所结的果子。在这种意义上,他们正是“得天独厚”的。过去长期的阶级社会里,许多优秀的进步作家,由于对人民的同情和理解,他们写作了具有人民性,乃至高度的人民性的作品,这当然是值得称赞的事。但是,由于生活本身存在的距离,他们的作品尽管有其他不可企及之处,却在理解和表现人民的心理等方面就往往不能不有某些隔阂,因而使作品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情况,我们很容易在我国古代那些表现民间疾苦的诗歌中找到例证。在这点上,民间文学的作者却天然地占了便宜。我们只要听听我国过去流传的那些“长工歌”及“长工和地主”的故事,就可以明白这一点了。由于作者自身是文学内容的经验者或见证人,因此有些学者把这种人民性叫做“直接的人民性”,这是有道理的。
一般具有比较优越的人民性的民间文学,它的内容还是相当广阔的。有的作品想象地描绘着自然的奇妙光景和万物的诞生;有的半写实半幻想地描绘着人类早期的处境、活动及其对文化的开拓;有的描绘着民族的由来及其迁徙过程和杰出的领导人物。有的作品描绘着抵抗压迫、灾难的英雄;有的描绘着捉弄阶级敌人的民间智者;有的表现着工艺、医术的巧匠、神医;有
的塑造了智慧绝人或纯情惊世的妇女。有的作品直接倾诉着受压抑的痛苦,或抒写着沸热的真挚的恋情,或寄寓着渴望的生活理想。••••••总之,在汪洋无际、波涛汹涌的民间文学的内容的大海里,有着吸引人心的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它蕴藏和放射着人民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和献身精神等崇高思想和珍贵美德。民间文学不仅表现了千万人民的痛苦和希望,也表现了作为社会顶梁柱的他们的永不磨灭的典范人格和崇高品质。这种精神财富,将永远成为我们各民族的思想、品格修养的不竭灵泉!
民间文学是广大人民长期社会生活的产物。它凭他们社会生活的需要产生和流传,它精确地反映了他们各方面的生活和有关的思想、感情。它直接地或间接地为他们的生活服务-给以知识、教诲、鼓舞和希望,其中有些本身就是生活的构成部分。一般专业作家的文学、艺术,也大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产物,是它的反映和对它起着一定的反作用。但是,在这些方面,民间文学却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民间文学,由于它的作者(包括修改者和传播者)人数的众多和生活在底层,他们比那些数量有限,特别是过去时代的专业作者,能够更广泛地反映出社会生活,而且往往反映得那么深切、精确。它的社会功用,也跟专业的书面文学颇有不同的地方。它更紧紧地粘贴着生活。像那恒河沙数的民间谚语,是农民、渔民、工匠等断片的而往往精当的生活经验总结和工作指南。这是他们生活和劳作的教科书。不少的劳动歌,是他们在各种劳动进行中调整呼吸、动作和鼓舞情绪的不可缺少的东西。许多世代相传的古老神话、传说,不但传述了一定的历史知识,还培养着国家民族团结的感情。许多保卫乡土、保卫祖国的英雄传说,永远给予广大人民以鼓舞力量。许多描写卑贱者、受压迫受虐待者的反抗故事、歌谣和小戏,都长时期地广泛地教育着人民,培养着他们高贵的情操、品格。过去有些资产阶级的学者,把民间文学和民俗事象往往看作为没有文化、没有教养阶级的产物。其实,广大劳动人民自有他们的教养和文化,有的还是极高尚、珍贵的教养和文化,而民间文学正是对他们这方面尽着庄严职责的教本。
(摘编自钟敬文《民间文学述要》)
材料二:
以往对民间文学的理解偏重于演述了什么和怎么演述,前者生产出来大量的作品;后者归纳出歌谣、史诗、民间故事、民间说唱和民间小戏等不同文体。在当今日常生活世界,演述了什么和怎么演述已难以对民间文学给予定义,唯有谁在演述可以在精英与民间之间划出一道界线。民间文学的各种体裁是基于乡村口头传统的实际,这些体裁早已不适应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否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表现人民的遭遇、理想和情绪是判断一个作家作品是否有价值的标准之一。
B.广大人民所处的社会地位低,造成在文化创造上不利的条件,所以他们在物质方面得到了极优厚的补偿。
C.如今的社会其实和传统社会一样,各种演述形式共存于同一时空,民间文学各种体裁的边界被完全消解。
D.生活节奏的急促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广场舞、公园集会、结伴出游、聚餐会饮等成了人们放松心情的方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凡是人民性越高的民间文学作品,必定就是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B.民间文学对社会产生的独特作用,是专业的书面文学无法替代的。
C.对于民间文学的定义,在不同的时期是有不同的内涵和表述的。
D.活动场所的人越多,就越有利于民间文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传播。
3.下列民间活动能体现“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的一项是(3分)
A.国际华语诗歌艺术节副主席臧棣教授在北京举办了专场诗会。
B.武汉一位幼儿教师凭改编儿歌《挖呀挖呀挖》视频一度爆红网络。
C.某电商平台邀请明星主持双十一促销活动,网上销售场面火爆。
D.央视主持人大赛精彩纷呈,选手的表现出色,收视率节节攀升。
4.材料一第二段用“大海”“灵泉”等词语来描述民间文学,请简析其作用。(4分)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民间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林中的脚步
马尔俄
近日来,早晚的雾凝住了整个森林,而且都下着雨。好几天我都没有离开过我的小帐幕,可是我总是怀念外面那座森林,那条小溪,还有那朵小白花。这带的森林我们总爱用一个“莽”字说出它的深和野。成千成万的树挤在一块,枝连着枝,把蓝色的天隙缝起来而留下一林黑色。有一条小道引到溪边去,那边有清清的水慢慢地流,水底有从远地带来的小圆石发着多种的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