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练习题9
- 资源简介:
约28720字。
11.《百年孤独(节选)》练习
一、作文
1.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很多作者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如从《岳阳楼记》中我们学到了无论何时都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从《赤壁赋》中我们学到了即使身处逆境也要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那么从《老人与海》(节选)中我们学到了什么?请写一写自己的感想和认识,150字左右。
二、小阅读
2.小说《百年孤独》(节选)中有关“失眠症”的设定成功运用了象征隐喻的手法。请结合文本赏析。
3.《百年孤独》中:走江湖的吉卜赛人又来了,这次把流动游艺会变成了大型赌场。
请赏析这句话。
4.探究点一 理解内容 把握形象
《百年孤独》(节选)中奥雷里亚诺是个怎样的形象?
5.老人不时地看看那条鱼,以确信这是真的。
这句话表现了老人的什么心情?
6.《百年孤独》中怎样理解乌尔苏拉此时的“哀叹”“可怕”“茫然”?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旅馆里,留宿的美国客人只有两个。他们打房间里出出进进,经过楼梯时,一路上碰到的人他们都不认识。他们的房间就在面海的二楼。房间还面对公园和战争纪念碑。公园里有大棕榈树,绿色的长椅。天气好的时候,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带着画架的艺术家。艺术家们都喜欢棕榈树那种长势,喜欢面对着公园和海的旅馆的那种鲜艳的色彩。意大利人老远赶来望着战争纪念碑。纪念碑是用青铜铸成的,在雨里闪闪发光。天正在下雨。雨水打棕榈树上滴下来。石子路上有一潭潭的积水。海水夹着雨滚滚地冲了过来,又顺着海滩滑回去,再过一会儿,又夹着雨滚滚地冲过来。停在战争纪念碑旁边广场上的汽车都开走了。广场对面,一个侍者站在餐馆门口望着空荡荡的广场。
(有删改)
这段文字中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氛围?有什么作用?
8.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在某些时刻,我们都会感到“孤独”。但对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孤独的感觉取决于我们的状态以及如何看待它。大多数经历孤独的人,只要改变心态,就能改变感到孤独的状态。研究人员也提到过一些“长期孤独”人群,他们在一生中经历了沉重的孤独,即便所处的环境或人际关系发生变化也无法改变他们孤独的感觉。
研究表明,孤独会导致抑郁,而从小感到孤独的人长大后更有可能成为孤独(或抑郁)的人。2009年,英国开展了一项针对300名5~13岁儿童的研究,他们发现,孤独的儿童在青少年时期更有可能陷入抑郁,发生睡眠障碍,甚至影响学业。这项研究中的一些儿童与父母关系疏远,另一部分则与同龄人关系冷淡。比利时鲁汶大学心理学家马利斯•马埃斯的研究显示,只有那些与其他孩子在一起时感到孤独的儿童,才更有可能害羞,被欺负以及变得抑郁。
大学生人群中也存在相同的情况。孤独的学生有了知心好友后,会和所有人的表现一样。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不信任他人是产生孤独感,或让这种感觉持续存在的原因。有调查表明,有孤独感的儿童与青少年都不太信任别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孤独感也越来越强烈。
(有删改)
从全文看,你认为如何才能摆脱孤独?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像他这样的人在《丧钟为谁而鸣》问世后,发觉自己的才华每况愈下,就变得动辄发怒,无法自制。这是不是应当感到奇怪呢?如果一个人具有上述的种种品质,而且又善于把因为具备了这些品质才得以理解的东西描绘得栩栩如生,那是不可能表现出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