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同步练习30
- 资源简介:
约7100字。
3.1《别了,“不列颠尼亚”》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小阅读-课内
1.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标题?
2.鉴赏品味《别了,“不列颠尼亚”》中“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段话的表达效果。
3.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根据要求答题。
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14】
作者为什么要特别强调五星红旗的升起?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大学之道》提纲挈领地论说“三纲”“八目”的体系,“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孟子首倡“四端”,即“恻隐之心,仁之端”,“是非之心,义之端”,“辞让之心,礼之端”,“羞恶之心,智之端”。
C.《老子》又称《道德经》,传世共八十一章,有观点认为是春秋时哲学家老聃所作,书中所述有很强思辨性。
D.《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消息,以独特视角,抓住几个重要时刻,将新闻事实与背景材料融为一体,真实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画面。
5.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请简答概括《别了,“不列颠尼亚”》这段话中的“最为世人瞩目”和两个“最后”这几个词作用各是什么。
二、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街上的高摊与地摊,还有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还是在摊子上,①________,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而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在这些果摊中间,还有很多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地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漂亮工细,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
同时,像春花一般骄傲与俊美的青年学生,从清华园,从出产莲花白酒的海甸,从东南西北城,到北海去划船;②________,可是还有荷叶,它们也能给小船上的男女身上染上一些清香。同时,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6.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喻、拟人、对比 B.借代、夸张、对比 C.比喻、拟人、排比 D.借代、夸张、排比
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有的骑着老虎,有的肩膀上担着剃头挑儿,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从语义上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