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同步练习30
- 资源简介:
约6690字。
7.《兼爱》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者,必恕然后行。行一不义,杀一无辜,虽以得高官大位,仁者不为也。夫大仁者爱近以及远及其有所不谐则亏小仁以就大仁。大仁者恩及四海,小仁者止于妻子。妻子者,以其知营利,以妇人之恩抚之,饰其内情,雕画其伪,孰知其非真?虽当时蒙荣,然士君子以为大辱。故共工、欢兜、符里、邓析,其智非无所识也,然而为圣王所诛者,以无德而苟利也。(甲)竖刁、易牙,毁体杀子以干利,卒为贼于齐。(乙)故桀、纣以不仁失天下,汤、武以积德有海土,是以圣王贵德而务行之。(丙)《孟子》曰:“推恩足以及四海,不推恩不足以保妻子。古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有而已。”
(节选自《说苑•贵德》)
材料二: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节选自《墨子•兼爱》)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大仁者[A]爱近[B]以及远[C]及其[D]有所[E]不谐[F]则[G]亏小仁[H]以就大仁。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贵,看重、重视,与《老子四章》中“不贵难得之货”的“贵”词义相同。
B.妻子,指妻子和儿女,此词所在的这句话引自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
C.家,指家庭,与《大学之道》中“身修而后家齐”的“家”所指范围相同。
D.具,齐备,与《鸿门宴》“具以沛公言报项王”的“具”词性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不符合真正的仁义,即使能得到高官显位或者当时享受到荣耀,有学问而品德高尚的人也不会去求取的。
B.共工、欢兜他们这些人有智慧有见识,最后落得被圣王诛杀的结局,是因为他们没有德行而且为了利益苟且偷生。
C.墨子从父子、兄弟、君臣之间的不相爱,到盗贼横行,再到大夫互相侵害、诸侯互相攻伐,论述了乱“起不相爱”的观点。
D.语言质朴平实,句式整齐而富有变化;议论说理层层深入,逻辑性强,有说服力。这是典型的“墨子式”说理特点。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妇人之恩抚之,饰其内情,雕画其伪。
(2)竖刁、易牙,毁体杀子以干利,卒为贼于齐。
5.下面这段文字应该放在甲、乙、丙处的哪一个位置?请说明理由。
故人臣不仁,篡弑之乱生;人臣而仁,国治主荣;明主察焉,宗庙大宁。夫人臣犹贵仁,况于人主乎?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