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中的插曲》同步练习19
- 资源简介:
约8190字。
2.2《大战中的插曲》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新闻具有及时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它以消息、通讯、特写等样式,向我们提供各方面最新的资讯。报告文学强调真实,又不同新闻,作者可以对所涉及的事件和人物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B.《大战中的插曲》是选自《聂荣臻回忆录》的一个章节,其中“大战”指历史上著名的“百团大战”,“插曲”在文中指拯救两个日本小姑娘的故事。
C.《大卫•科波菲尔》是法国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小说自始至终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并采用了“纪实”的方法,小说的结局体现了狄更斯的道德信念:善恶必报。
D.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老人与海》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硬汉子”的典型——桑地亚哥的形象。
2.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洛迪和约》使意大利半岛享受了半个世纪的珍贵和平。城邦间的大规模冲突停止,较量从刀光剑影的战场转向外交、庆典和赞助文化艺术。
②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抓作风建设一刻也不能松懈,“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③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键盘上的“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提笔忘字”蔚然成风,这实在令人担忧。
④进入2018年,新一轮人才抢夺暗潮涌动,城市抢人战已从“隔空争夺”升级到“上阵肉搏”,各大城市以千金买骨的气魄,纷纷向人才抛出橄榄枝。
⑤在莫言看来,乡愁诗人余光中对中国古典文学运用纯熟,作品处处可看到汉赋、唐诗、宋词的雪泥鸿爪,这是真正高明的继承。
⑥“大眼睛”苏明娟能够从一个贫穷山村的农家女孩脱胎换骨,完成人生的华丽转身,离不开好心人的帮助,更离不开自己的勤奋。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二、选择类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卫•科波菲尔》是法国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小说自始至终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并采用了“纪实”的方法。
B.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20世纪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凭借《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C.《大战中的插曲》是选自《聂荣臻回忆录》的一个章节,其中“大战”指历史上著名的“百团大战”。
D.新闻具有及时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它有消息、通讯、特写等样式,向我们提供各方面最新的资讯。
4.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战中的插曲》是一篇回忆录。回忆录一般运用叙述和描写的方法,追述本人或他人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可以写一件事的始末,也可以写一些片断,有时允许对局部内容进行虚构和文学创作,具有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B.托尔斯泰在《复活》的创作中使用了“心灵辩证法”。托尔斯泰善于通过描写心理变化的过程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演变,将聂赫留朵夫与马斯洛娃再次相遇时,那种复杂的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写得精细入微,丝丝入扣。
C.《孟子》属儒家经典著作,成书约在战国中期。记录了孟子与其它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包括孟子的治国理想、政治策略和政治行动。学说的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主张“德治”。
D.《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这种小说是作者在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基础上,运用小说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技艺,经过虚构、想象创作而成的。它一方面不同于一般的自传和回忆录,另一方面又是以作者或自述主人公为原型。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每当谈起战争话题,总有人觉得推崇谦谦君子的中国文化缺少铁血霸气的一面。从史实上看,中华文明崛起于中原农耕地带,四面受攻。特别是北方毗邻草原游牧民族,战争频仍。相对于扛锄牵牛、单独劳作的农耕民族而言,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就是骑马射猎、团队合作,有巨大的天然军事优势。然而,从黄帝北逐荤粥开始,历经夏、商、周、秦,直到汉武帝、唐太宗分别击败匈奴、突厥,中原文明始终经受住了强悍的游牧民族的军事冲击,不断发展壮大。显然,谦谦君子也绝非任人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