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练习23
- 资源简介:
约6410字。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的“之”,意义及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人之有是四端也
A.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B.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D.由是观之
2.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语录体,言简意赅:《孟子》,善于取譬设喻,因势利导:《庄子》常用寓言来表达思想,形象生动。
B.《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提出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
C.老子之后,道家代表人物又有庄子等人;孔子之后,儒家代表人物又有孟子、荀子等人。
D.儒家讲“爱人”,墨家讲“兼爱”:两者都强调了那种无等级差别、不分厚薄亲疏的“爱”。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复活》中迷失本性的聂赫留朵夫千方百计营救被自己始乱终弃、深深伤害过的卡秋莎,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救赎的愿望,也让自己“复活”,成长为揭露俄国贵族罪行的叛逆者。
B.庄子善于从世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在《五石之瓠》中,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大葫芦的功用,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了大葫芦的独特价值。
C.《百年孤独(节选)》写的是马孔多历史的一个转折点——这个偏远、闭塞而又宁静的小村庄,随着商道的开通,开始卷入外部世界的纷纷扰扰。作者通过“失眠症”造成“失忆”这一如真似幻的情节,表现了马孔多对外部文明的抵抗与封闭。
D.《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时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由此提出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
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捷) 致知在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B.君子喻于义(知晓,明白)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忍受)
C.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 恻隐之心(哀痛,怜悯)
D.天下归仁焉(归顺) 恶得不禁恶而劝爱(鼓励)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性善论是孟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春秋战国时代,社会上展开了对人性问题的大讨论,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说法,通过与告子对人性问题的辩难,提出了自己的人性理论。告子认为人性无善无不善,与仁义没有联系。他把人性看作是人或动物的本能或欲望,提出了“生之谓性”和“食、色,性也”的命题。孟子则不同意告子的说法,认为人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人不但有口腹衣食之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