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西北教研联盟(许洛平)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1/6 15:29:0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8940字。

  豫西北教研联盟(许洛平)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关于文明起源的研究与探索,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而文字的产生和使用在文明起源的进程中,始终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早期文明与文字关系的研究表明,世界上几个最早的古代文明,都是伴随着其文字的发明而独立起源的。中外学者普遍认为,文字是文明社会与野蛮社会的分野所在。因为它促成了人类的记忆方式,不再仅仅依靠个人的记忆和口耳相传,它记载智慧,传播思想,使得科学、哲学和文学的发展成为可能,促进了思维方式的转变,使得思想更加抽象、普遍并具备逻辑的连贯性。可以说,文字突破了语言交际的时空局限,并能记录、保存人类的文化活动,在社会发展与文明传承中起到关键作用。
  甲骨文的发现,证明中华文明的记录从甲骨文开始至现代汉字一脉相承,甲骨文是见证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标识。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王室或贵族用于占卜记事而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商代晚期甲骨文的出现有其历史和社会原因:从新石器时代以来,就有了甲骨占卜的社会风气,在继承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商代社会的人们更加迷信占卜,占卜之风更加盛行。“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表记》),王室贵族上自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无不求神问卜。于是,占卜成了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占卜后,人们用刀子把占卜的内容和结果等有关事情刻在甲骨上,并作为档案材料保存下来。这些记录占卜的刻辞叫做甲骨卜辞,这些记录刻辞所用的文字就是甲骨文。在当时,甲骨文字不仅可以联字成句,而且可以联句成文、联文成篇,已经是一种较为成熟、能自由运用的系统文字。
  中国甲骨文比起其他一些古代文明之文字(比如苏美尔楔形文字和古埃及象形文字)时间稍晚一些,确属不争的事实。但中国汉字能够流传几千年延绵不断,至今不绝,这是其他古代文明中的早期文字都已成为死文字的窘况难以与之相提并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字正是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的亮点所在,殷墟甲骨文作为汉字中的最早系统形态,是研究上古文明和探源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和文化极其珍贵的第一手信史资料。
  (摘编自朱彦民《从甲骨文溯源中华早期文明》)
  材料二:
  中华文明具有“五个突出特性”,殷墟甲骨文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明密码。
  殷墟甲骨文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实证,它体现在文字系统层面的赓续不断和挖掘时间上跨度之久。中国的汉字,从商代直到今天一直没有中断,成为世界上唯一存活到今天并仍在广泛使用的古文字系统。殷墟甲骨文自1899年被发现至今,90多年来挖掘持续不断,这为殷墟甲骨文的深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文明与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息息相关,文字的产生对早期文明的独立起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B. 甲骨文作为较为成熟且能自由运用的系统文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标识,它的发现证明中华文明一脉相承。
  C. 陶器符号和岩画符号是研究上古文明和探源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是汉字中的最早系统形态。
  D. 甲骨文的“维系”功能之一,是它作为以形表意的文字系统,能够连接不同方言、跨越不同民族使用。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一项是(   )
  A. 文字突破了语言交际的时空局限,记录并保存文化活动,成为了文明社会与野蛮社会的分野。
  B. 殷商时产生了甲骨占卜的社会风气,王室贵族上自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无不求神问卜。
  C. 甲骨文奠定的汉字系统是世界古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仍被继续使用的文字系统。
  D. 甲骨文造字方法灵活,文字形态多样,是中华民族文化原创精神和独特智慧的体现。
  3. 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甲骨文“商”字有一解释是凤,是商的图腾,下部的“冏”像穴居,象征殷商先祖的居住地。
  B. 音乐之“龢”,饮食之“盉”,人声之“和”,和谐是它们共同的语义基因,后来都用“和”字表示。
  C. 甲骨文的“射”字,通过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了射箭的基本工具和动作,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射箭技能的重视。
  D. 1899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派人抓药,检视药材时偶然发现刻写着文字的龟甲碎片,上面的文字便是甲骨文。
  4. 结合材料二,概括殷墟甲骨文作为中华文明重要载体的突出特征。
  5. 结合两则材料,你认为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解析】
  【导语】这两篇材料主要探讨了甲骨文作为中华文明重要载体的多重价值。材料一强调其对汉字系统的持久影响和民族认同的重要性,展示了甲骨文化在中华文明延续中的核心地位。材料二侧重于甲骨文的创新性和跨学科研究价值,揭示了其蕴含的文化交流和包容特性。这些文字系统和文化现象研究,不仅证实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与持续性,还为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宗教和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实证。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陶器符号和岩画符号……是汉字中的最早系统形态”错误,材料一最后一段说“殷墟甲骨文作为汉字中的最早系统形态”,可见汉字中的最早系统形态不是“陶器符号和岩画符号”。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亮挂在狐须上 
  敏奇才
  雨瓢泼似的下了三天两夜,空气湿冷,带着一丝霉气,让人透不过气来。
  赛里木踩着泥泞到院门外面望了无数回,就是不见小雌牛回来。这已经是第三天了。
  那天清晨,大雨仍然倾盆倒似的,根本出不了门。就是天上下刀子,也得出去寻找一下了。
  赛里木穿上雨衣,顶着雨帘出了门。
  老伴不放心,顶了一块塑料布站在门洞里,看着赛里木一瘸一拐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