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中的插曲》同步练习20
- 资源简介:
约6210字。
2.2《大战中的插曲》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小阅读
1.《大战中的插曲》一文体现了聂荣臻元帅什么样的形象特点?试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2.概括以下段落的内容,分析该事件表现出八路军的怎样的精神品质?《大战中的插曲》
我写的这封信没有加封,不管你高级军官理不理,反正要经过你下层人员的传递,他们总可以看到。这些下层人员同军阀、战犯是不同的,好多人是强征来的工人、农民。我记得,晋察冀军区俘虏过一个叫中西的日本兵,他被俘后要求留在我们这里,我同他谈过话。我问他,你不回去,想做些什么呢?他说,随便分配我做点什么工作都行。那个时候,我们部队还缺乏使用日本掷弹筒的经验,缴获的大批掷弹筒,不能及时用上,中西就担任了这方面的教官,教八路军战士使用掷弹筒。后来,被俘日军士兵愿意留下的越来越多,他们就组成了一个“反战同盟”支部。这些人在我方多数表现很好,很能吃苦,作战勇敢,没发现有逃跑的。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以后,这些人回到日本,不少人参加了日本共产党。所以说,日军中间并不是不可以做工作的,应该大力地开展工作。
3.两个小孩子在指挥所停留期间,这个大一点的孩子一直跟着我,常常用小手拽着我的马裤腿,我走到哪里,她跟到哪里。
赏析《大战中的插曲》中的这句话。
4.美穗子及其全家来我国探望的时候,我接见了他们。美穗子很激动,热泪盈眶,一再表示感谢。我对她讲,这件事,不只是我一个人会这样做,我们的军队,不论谁,遇到这样的事情,同样都会这样做的,这是我们的政策,是我们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所决定的。美穗子说,她这次由日本来中国,北海道的渔民托她带来一盒干贝,表示对中国人民的祝愿。
请理解《大战中的插曲》这段文字的含义。
二、语言文字运用
5.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洛迪和约》使意大利半岛享受了半个世纪的珍贵和平。城邦间的大规模冲突停止,较量从刀光剑影的战场转向外交、庆典和赞助文化艺术。
②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抓作风建设一刻也不能松懈,“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③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键盘上的“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提笔忘字”蔚然成风,这实在令人担忧。
④进入2018年,新一轮人才抢夺暗潮涌动,城市抢人战已从“隔空争夺”升级到“上阵肉搏”,各大城市以千金买骨的气魄,纷纷向人才抛出橄榄枝。
⑤在莫言看来,乡愁诗人余光中对中国古典文学运用纯熟,作品处处可看到汉赋、唐诗、宋词的雪泥鸿爪,这是真正高明的继承。
⑥“大眼睛”苏明娟能够从一个贫穷山村的农家女孩脱胎换骨,完成人生的华丽转身,离不开好心人的帮助,更离不开自己的勤奋。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拯救(zhěng) 井陉(jíng) 襁褓(qiǎng)
B.殒命(yǔn) 频繁(pín) 哺育(fǔ)
C.颠簸(bǒ) 辗转(zhǎn) 彷徨(pá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