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同步练习25
- 资源简介:
约6740字。
6.1《老子》四章同步练习
一、情景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达同样道理的句子是: , 。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点染出春江月夜的奇异之花的句子是: , 。
(3)在《老子》第十一章中,通过对车轮、陶器、房舍的观察和思考,强调了“无”的用处的句子是: , 。
二、选择题(新)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游武夷山记
【清】袁枚
凡人陆行则劳,水行则逸。然山游者,往往多陆而少水。惟武夷两山夹溪,一小舟横曳而上,溪河湍激,助作声响。客或坐,或卧,或偃仰,惟意所适,而奇景尽获。洵游山者之最也。
余宿武夷宫,下曼亭峰,登舟,语引路者曰:“此山有九曲名,倘过一曲,汝必告。”于是一曲而至玉女峰,三峰比肩,睪如①也。二曲而至铁城障,长屏遮迣,翰音难登②。三曲而至虹桥岩,穴中庋柱栱百千,横斜参差,不腐朽亦不倾落。四、五曲而至文公书院。六曲而至晒布崖,崖状斩绝,如用倚天剑截石为城,壁立戌削,势逸不可止。窃笑人逞势,天必夭阏之,惟山则纵其横行直刺,凌逼莽苍,而天不怒,何耶?七曲而至天游,山愈高,径愈仄,竹树愈密。一楼凭空起,众山在下。如张周官《王会图》,八荒蹲伏;又如禹铸九鼎③,罔象、夔、魈④,轩豁呈形。是夕月大明,三更风起,万怪腾踔,如欲上楼。揭炼师能诗,与谈,烛跋⑤,旋即就眠。一夜魂营营⑥然,犹与烟云往来。次日至小桃源、伏虎岩,是武夷之八曲也。闻九曲无甚奇胜,遂即自厓而返。
嘻!余学古文者也,以文论山:武夷无直笔,故曲;无平笔,故峭;无复笔,故新;无散笔,故遒紧。不必引灵仙荒渺之事,为山称说,而即其超隽之概,自在两戒外别竖一帜。余自念老且衰,势不能他有所往,得到此山,请叹观止。而目论者,犹道余康强,劝作崆峒、峨嵋想。则不知王公贵人,不过累拳石,浚盈亩池,尚不得朝夕玩游,而余以一匹夫,发种种⑦矣,游遍东南山川,尚何不足于怀哉?援笔记之,自幸其游,亦以自止其游也。
(选自《小仓山房续文集》,有删改)
【注】①睪(gāo)如:高的样子。②翰音难登:此处或可释为飞禽难越,或因山如屏障,高飞的声音也超越不过。③禹铸九鼎:传禹收九州之金,铸九鼎以象百物。④罔象、夔、魈:罔象,传说中的水怪。夔,传说中山林中的精怪。魈,山林之怪。此处指大鼎的形状。⑤烛跋:蜡烛点完燃尽。⑥营营:来来往往的样子。⑦种种:头发短少的样子,喻年老。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游记行文思路清晰,作者先整体从山的形势与游者的乐趣上概括武夷山的迷人之处,然后以白描的手法描写武夷山的奇特景观。
B.本文以沿九曲溪游览为线索,作者知道“此山有九曲名”,在前后两天的行程里一一游历了武夷九曲,独抒灵性,写了这篇别具一格的山水游记。
C.作者以文喻山,对武夷山做了总结性的议论,概括了武夷山风景的曲、峭、新、遒紧四大特征。
D.作者把自己的心志情韵寄托于山容水态之中,既把景色呈现在读者面前,又激起人们深层次的思考。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子之间的怯意
韩羽
①我怕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了一声……
②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