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29
- 资源简介:
约9750字。
5.1《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类
1.下面对教材中有关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十二章的焦点在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深入浅出,要言不烦,重点呈现了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
B.《大学之道》选自《礼记•大学》,论说了作者朱熹的“三纲”“八目”的思想体系,强调“修身为本”,认为修己是治人的前提。
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文提出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论据生动,论证充分。
D.在《五石之瓠》中,庄子超越世俗经验的束缚,通过寓言说理,生动形象地指出了“大葫芦”的独特价值。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见贤思齐(《<论语>十二章》)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五石之瓠》)
B.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之道》)
其安易持(《<老子>四章》)
C.譬如平地(《<论语>十二章》)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之道》)
D.不贵难得之货(《<老子>四章》)
不耻相师(《师说》)
二、情景默写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开篇“ , ”两句,以黄河水为喻感慨时间的一去不返,引出后面对人生苦短的哀叹。
(2)《〈论语〉十二章》中,“ , ”两句阐述了君子和小人的义利观,指出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3)《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壮丽画,对应句子是:“ , 。”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国自古就有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华夏大地等美誉。“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卷五六)可见华夏之称,含有悠久礼仪与精美服饰等内涵。《周易•系辞下》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这说明服制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地位。悠远多姿的华夏服饰,不仅美观大方,体现了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