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之瓠》同步练习18
- 资源简介:
约6160字。
6.2《五石之瓠》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文言小题
1.下列选项中,特殊句式类型一致的一项是( )
A.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五石之瓠》)
当察乱何自起? (《兼爱》)
B.治之于未乱 (《老子》四章)
仁以为己任 (《论语》十二章)
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大学之道》)
合抱之木,生于亳末 (《老子》四章)
D.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五石之瓠》)
2.下列对成语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博闻强志”与“舅夺母志”(《陈情表》)两句中的“志”字含义不同。
B.“日薄西山”与“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薄”字含义相同。
C.“待人接物”与“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老子•四章》)两句中的“物”字含义不同。
D.“贻笑大方”与“魏王贻我大瓠之种”(《五石之瓠》)两句中的“贻”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课文章句的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老子》四章)
因此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提高难以得到的货物的价格
B.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五石之瓠》)
先生您太固执,不善于发挥事物“大”的功用
C.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五石之瓠》)
冬天和越人水战,大败越人,(吴王)于是割地来封赏他
D.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之道》)
想要使心意真诚的人,要先到有智慧的人那里去,智慧的人才能推究事物的原理。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而后能虑 虑:思虑周详 《大学之道》
B.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虑:考虑 《五石之瓠》
C.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勤勉 《论语十二章》
D.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劝:鼓励 《兼爱》
5.下列各项中,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的车轮一般由三十根辐条构成。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如“三十辐,共一毂”。辐辏,是指人或物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聚集,也作“辐凑”。
B.敬称用来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如《五石之瓠》中“今子有五石之瓠”中的“子”和“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的“夫子”都是敬称,译为“您”。
C.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四海,指天下全国。如“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D.古代汉语中有些与走路有关的词语,有其特殊的含义。如“鲤趋而过庭”的“趋”,是小步快走,表示恭敬;“企者不立”的“企”是踮起脚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跬”是跨出两脚的距离。
二、语言文字运用
6.下列对原文《五石之瓠》的内容或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子使用比喻的手法,用瓠大无用形容庄子的理论虽然宏大,但实际上却毫无用处,对庄子的学说加以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