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5届高考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9480字。
浙江省2025届高考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17分)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越发深入影响人类命运。科技作为一把“双刃剑”,可能是造福人类的“利器”,也可能成为危害人类的“凶器”。科技伦理是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科技活动的规范发展提供价值理念,保障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文化价值是科技伦理的内核,基于何种文化价值决定着秉持怎样的科技伦理,影响着科技发展的方向。
一、向善:科技伦理的底线价值
数千年的历史文明长河中,仁爱精神始终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既包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科技伦理的文化价值中,“仁爱”应处于核心位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逐步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如果科技受“个人至上”的文化价值影响,那么个人的私心、欲望会越发膨胀,科技活动则容易失控而带来灾难。科技伦理要注重“仁爱”的文化价值,怀有“仁者爱人”的仁善之心。科技活动要以人类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美好幸福为目的。
在看待“天人关系”的问题上,西方文化是一种“分”的文化,主张“主客二分,天人对立”,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视为简单的主客体关系。在此文化价值下,科技活动很容易破坏自然的平衡与和谐,带来诸如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生态失衡等生态问题。中国文化是一种“合”的文化,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把人与自然看作密不可分的生命整体,即“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可以在科技伦理中弘扬和发展“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做到守“善道”、走“正道”。树立“以道驭技,道技合一”的科技伦理精神,用“道”来引领和规范技术向“善”发展。
中国儒家还讲究“克己复礼”。“克己复礼”是一种“成己达人”的善行,同时也是一种“内省自律”的慎行。在科技活动中,特别是在高尖前沿领域,科技人员很多时候独处于“无人在之处”“无人知之时”,能否做到“慎独而行”则显得尤为重要。要把“克己复礼,慎独而行”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融入科技伦理之中,强化科技活动的规范性,提高科技人员的自律性。科技人员要按照科技伦理道德原则行事,对科技活动全过程做到自我约束、自我警醒,为所当为,不当为则不为,防止技术的谬用和滥用。
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现代科技的发展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具有极强的传导性、连锁性、覆盖性。并且,科技发展越是迅猛,后果往往就变得越是不可预测和不可控制,从而存在巨大的伦理风险。因此,科技伦理中要具有“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的价值理念,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用大概率的思维应对小概率的事件。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谨慎提防“灰犀牛”事件;既要筑牢防范和控制危机的“防火墙”,也要打好应对和处置危机的“主动仗”,更要提升化解和扭转危机的“能力值”。这样,尽可能促使科技活动“趋利避害、健康发展”,保障科技应用“增进福祉、避免灾殃”。
二、向上:科技伦理的理想价值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拼搏奋斗的文化基因和力量源泉。科学技术尤其是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闯出来的。因此,要把“自强不息”的文化价值融入科技伦理之中,把握大势、奋发向上,直面挑战、迎难而上。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制药、航空航天等关键核心技术上攻坚克难、锐意进取,解决“难点”、打通“堵点”、补上“断点”,突破“卡脖子”的困境,确保科技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要把创新的文化价值与科技伦理相结合,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意识,加强科技创新教育,培养科技人员“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创新决心和豪情,以及“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创新思维和目光。要紧紧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以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在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等方面做到敢为人先、开拓创新、追求卓越。
科技的宗旨和作用是让人类和世界变得越来越好,促进“大同”理想世界的构建。要把“大同”的文化价值注入科技伦理之中,引导科技发展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站在世界发展的一边,为构建“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世界贡献力量。
(摘编自许志平《把握科技伦理的文化价值》)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仁爱”处于科技伦理的文化价值的核心地位,在其影响下,如今的科技活动保护了人类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为人类创造了幸福。
B.弘扬和发展“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价值,目的是引导人们把人与自然看作一个生命整体,在日常生活中不破坏自然的平衡与和谐。
C.科技伦理中要有“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的价值理念,因为科技发展越迅猛,后果往往变得越不可预测和不可控制,存在的伦理风险也就越大。
D.科技的宗旨和作用是促进“大同”理想世界的构建,把“大同”的文化价值注入科技伦理之中,就能让人类和世界变得越来越美好。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价值是科技伦理的内核,把握文化价值,才能保证科技事业健康发展。
B.科技伦理中融入“克己复礼”的文化价值,有利于防止技术的谬用和滥用。
C.我国科学家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关键在于他们身上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D.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拥有创新意识、创新决心和创新思维很重要。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⑥段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华为田奇团队攻坚克难,其研究成果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比欧洲最先进的集成预报系统的预报时效提高了0.6天左右。
B.某学生团队通过对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不同类型电池性能的比较和技术优劣势分析,提出优化现有电池性能、降低成本的创新性解决方案。
C.叶培建,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深耕航天领域50余年,工作严格守时细致入微,他是一位高度自律和专注的科研工作者。
D.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塔拉滩,风沙危害严重,通过建设光伏发电园,不仅有效利用了荒漠资源,还促进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
4.文中画线句连用三个关联词“既要……也要……更要”,有何论证效果?(2分)
5.“向善:科技伦理的底线价值”与“向上:科技伦理的理想价值”,这两部分内容之间有何关系?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6分)
【解析】
本文从科技伦理的文化价值出发,详细阐述了科技伦理的底线价值和理想价值,强调了科技伦理在规范科技活动、保障科技事业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仁爱”“天人合一”“克己复礼”等文化价值的分析,提出了科技伦理应具备的具体价值理念,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了科技伦理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如今的科技活动保护了人类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为人类创造了幸福”错,混淆未然已然,根据第②段“科技活动要以人类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美好幸福为目的”,可知“保护了人类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为人类创造了幸福”是未然的目的,而不是已然的效果。
B.“弘扬和发展‘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价值”错,扩大范围,根据第③段“可以在科技伦理中弘扬和发展‘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可知不能
(二)现代文阅读Ⅱ(18分)
长安的荔枝(节选)
马伯庸
①六月一日,贵妃诞辰当日,辰时。
②一骑快马朝着长安城东侧的春明门疾驰而去。
③马匹是从驿站刚刚轮换的健马,皮毛鲜亮,四蹄带劲,跑起来鬃毛和尾巴齐齐飘扬。可它背上的那位骑士却软软趴在鞍子上,脸颊干瘪枯槁,全身都被尘土所覆盖,活像个毫无生命的土俑。一条右腿从马蹬上垂下来,无力地来回啷当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