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之瓠》同步练习19
- 资源简介:
约6150字。
6.2《五石之瓠》同步练习
一、文言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王贻我大瓠之种 贻:给予,赠送。
B.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鬻:买。
C.客得之,以说吴王 说:同“悦”,取悦。
D.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掊:击破。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大学之道》)
客得之,以说吴王 (《五石之瓠》)
B.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大学之道》)
不贵难得之货 (《老子》四章)
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论语》十二章)
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五石之瓠》)
D.见贤思齐焉 (《论语》十二章)
其坚不能自举也 (《五石之瓠》)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①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材料二:
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王曰:“诺。”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者,曰:‘弹之状何若?’应曰:‘弹之状如弹。’则谕乎?”王曰:“未谕也。”“于是更应曰:‘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则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王曰:“善。”
(节选自刘向《说苑•善说》)
【注】①斄:牦牛。
3.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夫斄牛A其B大若C垂天之D云E此能F为大矣G而不H能执鼠。
4.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瓠落无所容”的“容”与“整顿衣裳起敛容”(《琵琶行并序》)中的“容”意思不同。
B.规矩,指校正圆形、方形的工具。规,画圆的工具,今指圆规;矩,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
C.“不辟高下”的“辟”同“避”,躲、设法躲开,与成语“不辟斧钺”的“辟”意思相同。
D.“于是更应曰”的“更”与“良庖岁更刀,割也”《庖丁解牛》)中的“更”意思相同。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子告诉庄子,自己把“五石之瓠”打破,不是因为它内中空虚而宽大的外形,而是因为它对自己无用,庄子批评了惠子这种固陋思想。
B.吴王之客在越入侵吴时凭借宋人之药裂地受封,庄子有对大葫芦妙用的认识,从这个角度上看,庄子和吴王之客在境界高下上是相似的。
C.面对惠子的质疑,庄子用狸狌捕捉猎物和被猎人捕获的事例告诉惠子,那些认为自己的话大而无用的人是因没有遭遇到真正的困境使然。
D.梁王让惠子说事情时直接说,惠子就用解释“弹”的事例来说明自己之所以这样说话的道理,梁王最终明白了惠子这样说话的真正原因。
6.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2)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
7.材料一第一段庄子通过“不龟手之药”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结合材料从多角度分析。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