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30
- 资源简介:
约7300字。
5.1《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文学常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共二十篇。
B.“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优秀典籍。其中,“四书”指的是《大学》《孟子》《论语》《礼记》,“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
C.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
D.《〈论语〉十二章》主要阐述了孔子关于贫富、义利、自我要求等方面的观点,以及孔子重视《诗》的教育作用,较为全面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可以兴,可以观 兴:激发人的感情
B.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
C.天下归仁焉 归:称赞,称许
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知晓,明白
3.下列对《论语》中语句的理解和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孔子说:“如果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由此可见孔子对“道”的尊崇。
B.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
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看不到社会中丑恶的一面了。”孔子认为仁者爱人,以仁德之心看物,就没有恶事了。
C.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
孔子说:“富贵如果真的可以求得到的话,就算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的话,就不必去追求,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做事。”由此可见孔子并不反对做官,也不反对对财富的渴望。
D.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述而》
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条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这是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生动体现。
二、小阅读-课内
4.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十二章》中“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从这个层面来说,“礼”是“仁”的内化和自觉。
B.《大学之道》中提出君子修身的“五步功夫”——定、静、安、虑、得,这里的“得”是指成功,即读书人功成名就、金榜题名。
C.孟子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认为“仁义礼智”是天赋道德,每个人生下来就拥有这些品德,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因而否定后天培养的作用。
D.对于“不龟手之药”,有的只能世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