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匕首,如投枪——语文老师如何让学生亲近鲁迅
作者:董碧水 时间:2007/4/15 23:26:5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282
他介绍,大部分学生除了课文,一般不读其他的鲁迅作品。
一位从事鲁迅研究的专家告诉记者,鲁迅小说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文学系统,但也成为近来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
实际上,在鲁迅小说教学中,老师在对其主题进行分析的时候,常会偏重阐发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而化之的主题,让学生自觉不自觉地疏远了鲁迅。这种教师对教材教参机械照搬,而后强行灌输的方式,不仅缺乏学生个体的感悟,扼制了学生的思维创新,也极大地降低了鲁迅小说深刻的思想内蕴。
绍兴文物局局长宣传中说,鲁迅小说,可谓字字珠玑,篇篇精品,中国现代文学获取国际声誉便是从它开始。“尤其是阿Q这一典型的创造,使鲁迅一跃成为世界著名的伟大作家。可与果戈里、契诃夫、高尔基、塞万提斯、肖伯纳、罗曼?罗兰等艺术大师媲美,以致于罗曼?罗兰也感慨他永远也忘不了阿Q那张忧愁的面孔。可以说,鲁迅小说,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也是世界人民的一笔珍贵的文化思想财富。”
事实上,中小学语文教材里,《故乡》、《社戏》、《孔乙己》、《祝福》、《药》、《阿Q正传》等出现篇次最为频密的鲁迅作品,也直接印证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其实,教材中的鲁迅并不是完整的鲁迅。”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理解,鲁迅的许多作品尤其是回忆少年生活的散文都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味。在我国中小学教材中选取的鲁迅作品,大多是鲁迅先生对儿时的回忆,少年闰土也好,社戏也罢,都属于这一类,它反映了旧时绍兴的风土人情。“但是,毋庸置疑,在鲁迅作品的教学中,存在着的疏漏和误区,直接降低了它的思想价值和存在意义。”一位鲁迅研究专家说。
他给数十年不变的“鲁迅课”教学开出药方: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人对知识占有量的大小已退居次要地位,而对现有知识的整合与创新才是至关重要的,在教鲁迅作品的课堂上,也应提倡鼓励学生对作品主题作出多元的解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位教育工作者认为,在当今中国基础教育中,对人文存在太多人为的歧解,把人文理解成思想政治教化。当今最迫切的是回归到人文的本义――即让师生回归人性本真,即真实、自由、个性地做人,做真实、自由、个性之人,“时下中国,请暂不要给人文添加其他含义,师生真实、自由、个性地做人最迫切。”他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董碧水】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