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修辞手法

作者:abchello  时间:2007/5/2 10:29:5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8508
  比喻:俗称“打比方”,即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将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包括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暗喻: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借喻: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借代:不直接说出报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和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来代替。
  部分带整体: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具体代抽象:他高烧三天,一点食物都没沾牙。
  特征代本体: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话。
  专称代统称: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排比: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把相关或相似的内容逐一表达出来的一种手法。
  短语排比:延安的歌声,是革命的歌声,战斗的歌声,劳动的歌声,极为广泛的群众的歌声。
  句子排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反问:只问不答,答案寓于问话之中。这种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的修辞手法,可以加强语气。
  以否定表肯定: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大大的英雄吗?
  已肯定表否定: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反复: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词语或句子重复出现的修辞手法。
  连续反复:同一词语紧接着反复出现,中间没有别的词语相隔。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间隔反复:同一词语反复出现,但中间隔着别的语句。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实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伪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
  对比:把互相对立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并举出来,形成鲜明对比的手法。
  两个事物的对比: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一事物两方面对比:自信往往成功,自卑常常失败。
  夸张:为了更加突出地表达某一事物或某种思想感情,而故意作明显扩大或缩小的描写。
  故意扩大: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明显缩小: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对称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相类、相反或相关的内容的一种修辞手法。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类。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上下句意思相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比拟:把人(或物)当做物(或人)来描写,也可以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
  拟人:把物当做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思想、感情。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描写。人应该谦虚谨慎,不要动辄摇尾乱叫。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