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演讲、辩论之教育资源的开发探讨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校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二中演讲团作为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和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限制,拓展了学生的成长空间。
校园演讲、辩论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校园的”活文化“之一,这种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对学生人文素养、创新素质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学校的素质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魅力。笔者利用指导演讲团的便利条件,进行了一学期的探索,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校园演讲与辩论活动中蕴藏的教育资源
古书有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误国”,这句话准确地道出了口才的重要性。在当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人们要交流,要沟通,要宣传,要说服,就要锻炼口才。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二中演讲团以“提高思辨能力和交际能力”为宗旨,以“展现自我,追求卓越”为口号,为广大有演讲辩论兴趣的同学提供唇枪舌剑,展示自我魅力的舞台。
校园演讲与辩论活动不仅锻炼学生的口才,还注重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独立见解、相互尊重和理解等品质,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一、促使学生加强语言训练,注重知识的积累
演讲与辩论是语言的艺术,古今中外的演讲家、雄辩家,无一不是运用语言的大师,社员们想要妙语连珠、语惊四座、征服听众,不下苦功学习语言是不行的。说话水平和能力,已成了衡量人整体素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标准,是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必备素质。
同时,演讲与辩论本身要求其参与者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的知识储备,因此,学生必须对政治、经济、科普、时事、历史、哲学、心理学、逻辑学、文学、美术等等学科有一个基本的理解,这在客观上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促使学生注重知识的积累。
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
演讲与辩论,总是针对某一问题而言。问题,除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之外,还能使人养成凡遇事必问一个“为什么”的思维习惯。思维能力是锻炼出来的。一篇好的讲稿是学生周密思考的结果,即兴演讲和写稿过程就是一个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掘的过程。比如,解决理论问题需要逻辑推理,同时需要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等等。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要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去认识他人、认识社会、认识真理。通过演讲与辩论,学生不但接收很多新思想、新观念,同时还增强了观察社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锻造学生的组织能力,提高学生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举办好一场演讲会或辩论会,是一件较为复杂的组织管理工作。首先,通过“社员提议-集体讨论策划-学校活动中心审批”这一过程,确定活动的内容和主题,接着,社员们分工合作,作好活动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如活动下达、海报宣传、评委邀请、场地布置等。演讲团的成员们要使本社团的活动高质量,需要作很多艰巨细致的工作,而大会的主要负责人,工作则更加繁琐。每一个社员都要多次地轮流地参与各种组织工作,因此在活动中,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组织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必然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造就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
所谓人格,是指人的能力特征和品德特征的总和,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教育,人格教育的宗旨是使受教育者能够把知识、情感、意志统一协调起来,建立一个完善和健全的心理结构。在演讲与辩论中,自信、乐观、顽强、竞争、进取、拼搏精神这些良好的心理素质都能得到充分地锻炼、造就和展现。比如,要写好一篇精彩的讲稿就必须有勤奋的学习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对稿子要集中精力反复修改;要上台,就必须有自信和勇气。遇到困难时的不懈,获得成功后的不骄,遭受挫折时不馁,以及因不慎导致失误时的不悔,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有利于塑造优秀的心理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
五、加强学生的团队精神,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
倡导合作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一个人是否有合作精神,将影响他在社会上是否能够生存。演讲与辩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合作,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每次演讲、辩论训练虽是个人发言,却是代表小组的思想,而大型的校园演讲和辩论赛,参赛者代表一个集体,由于集体荣誉感的敦促,他们能为争取好成绩齐心协力地去克服困难,在战胜困难中形成集体的凝聚力。通过校园演讲赛和辩论赛,学生们可以在知识上、情感上、合作和相互理解、信任、尊重、宽容等方面潜移默化地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个过程就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学生间相互教育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师无法替代的。
校园演讲与辩论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一、 组织形式探索
(一)课型:
1、理论课:指导师上课,指导学生学习演讲与辩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
2、观摩课:根据理论课的内容安排观看相关的演讲与辩论的示范片
3、训练课:由指导师指定有较好演讲水平的学生对相对较差的同学进行一帮一辅导,指导师巡回指导,以有效地提高演讲课的质量。
4、实战课:演讲或辩论会的举行
5、反思课:演讲或辩论的录象片或录音回放(有重点地进行,便于学生自我欣赏、自我总结、自我提高)
(二)分组
分组的主要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锻炼、训练和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机会。演讲、辩论活动一般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参与。每组由3个学生A、B、C组成,并轮流享有各种权利和各自承担不同的义务。每次演讲或辩论前,要求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每个学生都要独立写好讲稿,然后小组讨论,综合大家的优势,在每一个小组中由学生A代表其他两个学生B和C发言;学生B和C除专心听讲以外,承担补充、诘难和向所有发言者提出问题及纠正错误的义务;学生C则担任组长,统筹安排本组的有关演讲与辩论的组织、各种必要的事务、负责作整个会议的评委委员,并评出本次活动的各种优秀者。
(三)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演讲与辩论的活动的筹划、进行、主持和评议均由学生自己轮流分工担任,以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由学生自愿成组(在一学期内小组成员固定),组内的活动,由学生之间相互督促、相互帮助、互相学习、自主完成。活动的总结评议也是由学生自己做。教师仅作补充发言,将演讲、辩论会所体现的某种思想、精神和演讲辩论技巧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力求每次活动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和提高。
(四)办一份宣传小报
做法是,从演讲团社员中推选有办报经验者为编辑,办好小报,张贴于校园宣传窗。其目的是:第一,给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提供一个合理的空间;第二,将每次活动后选出的具有思想性、艺术性的美文登载出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且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并籍此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第三,发动社员研究关于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演讲与辩论中带规律性的问题,将其研究成果发表在小报上,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演讲与口才的水平;第四,对演讲团进行宣传,将演讲团的影响力拓展到整个校园。
二、 教学学时的安排
1、增加一定的实践训练课时,原因为:第一,演讲辩论水平的相对提高需要时间;第二,使其中的各种教育资源发挥作用需要一个连贯积累的过程;第三,提高学生演讲水平和综合素质需要反复实践。
2、具体教学课时分配(一学年)
理论教学:20课时
电化教学:10课时(根据教学内容选看演讲与辩论的示范片;学生的演讲与辩论的回放)
实践训练:20课时(用10课时进行指导师调控下的小组训练,用10课时组织演讲3次及2次辩论)
教学效果测试:2课时
三、 指导师的职责
1、 通过讲课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习演讲与辩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注重讲练结合,一般在每次讲课的最后针对所讲内容举行一次训练活动,安排一定的短时的即兴自由发言。
2、 对演讲与辩论的组织进行宏观调控
3、 向学生征集讲演和辩论的题目。要求学生结合学习、生活的经验,就自己的实际问题和社会焦点问题征集演讲或辩论的题目,让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经过教师的筛选后,要求学生就此题作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经过周密的思考写出演讲或辩论的提纲或稿子
4、 督促学生写好讲稿,指导师要检查、批改学生的稿子,保证演讲或辩论的基本质量。
5、 演讲辩论前和学生一起制定好正确的评比标准,演讲辩论后,选出质量较高的文稿交小报编辑部录用。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