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把语言“出口”关—— 与人说话五“不宜”

作者:佚名  时间:2007/5/27 22:37:4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713
  同学们,你会说话吗?你也许要问我:只要不是哑巴,谁都会说话啊。是的,有人虽会说话,但说出的话经常招人厌。你知道为什么会让人生厌吗?那就随我到下面的场景中看看,也许能找到答案。
  【场景一】
  二(1)班正在组织“一周捐,献爱心”活动,同学们踊跃地捐出自己一周的零花钱。此时,家境贫困的祝娟同学坐在位子上,不吭声。王洁想:她一定又在为捐不上款而内疚了,正好自己身上还有爷爷给的10元零花钱,到不如先帮她垫上。于是,爽快的王洁带着炫耀的话语说:“祝娟,我知道你家里穷,正好我爷爷给了我十元钱,先捐献给你。以后等你有钱了就还我,没有钱呢那就不要你还了,反正我也不在乎这点小钱,拿去!(说话的语气太不符合身份)”话刚说完,想不到祝娟涨红脸说:“谁要你垫,我明天带钱!”有的同学很纳闷:今天祝娟怎么啦?以前可没有这么大脾气啊!人家王洁好心帮助你,你祝娟应该感谢人家才对啊,就是不谢,也不应该这样对待愿意帮助你的人啊,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画外音】“帮助同学时,说话不宜炫耀。”
  同学想一想,王洁说的话有问题吗?为什么祝娟今天的脾气却变坏了?家境状况差的祝娟是一个自卑、敏感的人,她不想向大家暴露自己的家境,而王洁不顾祝娟的心理和脸面,在全班同学的面前提出炫耀性的“施舍”,让祝娟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如果王洁悄悄地把祝娟叫到教室外面无人的地方,真诚地提出帮助她的愿望;或在语言表达时,注意一下说话的技巧,讲究分寸,完全不可能出现帮倒忙的事情来。在那个场合王洁可以这样说:“哦,祝娟今天忘了带钱,我先替你垫上吧。”或者这样说:“祝娟,忘带钱了,是吧?你看,我这里正好还有些零钱,你如果需要,我先借给你应个急。”话语中的“忘”、“垫上”、“应个急”这些词都不会伤害祝娟的自尊,因为谁都会有忘事的时候,谁都有暂时手头紧的时候。
  【场景画二】
  星期天,张华邀请李萍陪她去书店买书,张华急冲冲地说:“李萍,我知道你在家里也没有什么事,你陪我去一趟新华书店,都有好长时间没有去书店看看了,书店一定增添可很多的书,我今天必须到书店买几本学习辅导书,快——别磨蹭了!快——”“等我……”“有什么可等的,快走啊”“等我……” 还没等李萍把话说完,张华拉着李萍就往外跑,一边拖一边说:“唉,真是的,等什么等,一点不干脆,磨磨蹭蹭的,不就去趟新华书店,能浪费你多少时间,学习也不能这么用功吧!不想去就直接说,别拐弯抹角的,找什么借口,真不够朋友。”说着就气鼓鼓地跑走了。李萍见状莫名其妙。其实,李萍是想说:“等我先告诉妈妈一声”。你看张华的语速是不是太快了,快得李萍想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画外音】“征求意见时,语速不宜过快。”
  我们说话要求语言流畅,如行云流水,但不要求你的语速疾快。语速过快会影响他人的思考和回应,影响双方的思想交流和互动。我们在征求他人意见时,不能紧追不放,不顾对方的反应和感受,喋喋不休,滔滔不绝,强迫别人立即接受你的意见,其结果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如果张华语速慢点,留给李萍思考和回话的时间,结果就不会是这样了。
  【场景三】
  肖芳和梁秀是十分要好的同桌,又住在同一个宿舍。一次梁秀的父亲从大老远来看望女儿,并捎带了家里好吃的东西。长途跋涉,老人家口渴了,就随手拿起女儿宿舍桌上的一只杯子(杯子是肖芳的),倒了一杯水,便坐在肖芳的床边上喝起水来。肖芳走进宿舍,见到这情形,立刻板起面孔指责道:“梁秀,你看看,你爸爸怎么这么不讲卫生啊,随便拿我的杯子喝水,也不知道有没有传染病,这杯子以后谁还敢用啊!这么大年纪了,不懂规矩,还随便用别人的东西。” 梁秀父女连连向肖芳道歉。“起来,起来!” 肖芳说着一把抓起了床单,随手扔进垃圾箱里,嘴里还嘀咕着:“乡巴佬,不懂规矩!”老人家愣住了,尴尬万分,连连说:“小姑娘,真对不起。”在场的同学都纷纷指责肖芳无理的言行。(该老人做的太不合适了,换个例子吧)
  【画外音】“批评别人时,说话不宜直露。”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别人有过失或过错时,我们对他提出批评是无可厚非的,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分场合,要看对象,要尊重他人,不能实话直说,情绪不能激昂。如果由着自己的性子,那你就很容易闯上交际的“红灯”。肖芳见到梁秀的父亲拿自己的茶杯喝水时,可以婉转地提醒:“大伯,您今天可真辛苦,从大老远来看望梁秀,真不容易,我给您添茶。”边说边把他手里的茶杯调换成梁秀的杯子。当然也可以不提这件事,等他走后将杯子洗洗、消消毒也何尝不可。当发现梁秀的父亲坐在自己的床单上时,可以主动搬来一张椅子说:“大伯,您请坐,这样会舒适些。”可见,一桩不足挂齿的小事,只要体谅一下,或巧妙地处理,问题就不会那么复杂。
  【场景四】
  课间时分,王磊和高强为了一道数学证明题争论起来,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声音越争越大。“我对的。”“肯定是我对的。”“你凭什么是对的?就因为你是数学课代表吗?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是没什么了不起,哪有你王磊厉害,每次数学都能考第一,哈哈!”高强故意把“第一”说得又重又长,还增加讽刺的笑声。王红涨红了脸:“我考倒数第一怎么了,招你了,惹你了,你算什么东西?”“我不是东西,你是东西。”话越说越难听。你看看,明明是有益的争论,怎么争着争着就跑题了,偏到了人身攻击上去了。
  【画外音】“与人争辩时,说话不宜偏激。”
  古人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很正常的。有不同的见解可以争辩,但一定要把握分寸,绝不能因情绪激动,而说偏激的话语。其结果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使原本和谐的同学关系遭受危机和创伤。如果他们能就事论事,心平气和的讨论数学难题,不偏离争辩的航道,就不会有这样不愉快的结局了。
  【场景五】
  午休结束钟声响过,严云迷迷糊糊地抬起头,同桌董源突然看见严云的嘴巴上有被书本压出的痕迹印子,就开起玩笑来:“哈,大家看,严云脸上又添七星红字了!” 严云一听,不高兴地说:“添痣又怎么样?”此刻严云心里很难受,因为进入青春期后,她十分在乎脸上这讨厌的黑痣。想不到同桌董源抓住了她的黑痣大做文章:“花木兰对镜贴花黄,你是趴桌睡午觉,入梦印花黄。不过,印刷错误,印成大花脸了!还不好到印刷厂调换。”一连串的玩笑话惹得大家哄笑起来。严云没好气地把书往桌上一摔,说:“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蛤蟆两张嘴,……” 董源知道她在取笑自己是“四眼儿”,气得争吵起来。
  【画外音】“与人开玩笑时,说话不宜揭短。”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在开玩笑时要尽量避开双方敏感的话题,即避开对方的隐私的内容或缺陷,如上例董源取笑严云“印刷错误”、“大花脸”等词很容易影射到让严云十分敏感的黑痣,这使他在同学们的面前伤害了自尊,丢失了面子。严云为了报复也抓住董源的“四只眼”进行还击,结果两败俱伤。如果当时董源能察言观色,洞察严云的细微的表情变化,及时小心地避开“雷区”,就不会出现上面尴尬的一幕。
  同学们,看了上面的五个场景有收获吗?在人际交往中,说话一定要严把语言“出口”关,讲究策略,控制场面,善说良言,善说美言,你的人气一定会日日攀升,你的人缘一定会好上加好。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