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巨龙就入海,是雄鹰就翱翔——站在高考志愿填报线上看“名校”
作者:yongheng64 时间:2007/6/29 15:57:52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472
毫无疑问,如果是一个略微精通“世俗”一点的人几乎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一定都是两边说好话,既说上名校的好处,也说报考非名校的保险。其实,全部是废话,不说人家也知道的话,伪君子,强烈的鄙视这样的中庸哲学。声明:在很多时候我们是需要中庸的,但是在面对这样的关系到人家一辈子前途命运的问题上,尤其是在人家那么信任你而来向你寻求帮助的时候,我是坚决反对眯着良心说话做事的。
我是一个不谙世事(也可以说我根本就不想谙什么世事)的人,对于这个问题,我一分钟也没有忧郁就告诉他们:如果有万分之一的希望,那也一定要报考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我知道我的话的分量,非常有可能会因为我的这一句话而彻底的改变这个青年的一辈子的命运。如果因为我的话而让他进入了万劫不复的万丈深渊,我愿意承担他痛恨我一辈子的良心谴责。因为,我知道我的回答是绝对清晰和正确的。
今年有一千多万考生报名参加高考,结果有950万考生直接参加了考试,而其中会有将近700万的人去读大学或者出国留学。也就是说,在4年后,中国会有700万应届的毕业的大学生,大学生比例占到同龄人的73%,而美国的大学生占总人口比例长期保持在27%左右。当然,我们不能因为美国的比例就说我们比例是不合理的,但是作为一个教育高度发达的国家的一些经验毫无疑问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试问作为一个非名校的普通大学生而言,你的就业竞争优势体现在什么地方?我从来不否认“英雄不问出处”这句话,并且还对这句话深信不疑,但是一个好的出处同样毋庸置疑的更加有利于英雄的创造和产生。换句话说,中国真的需要这么多的大学生吗?把一个教育精英的模式变成了一个庸俗的教育模式是多么的可怕?我们在天天指责娱乐的庸俗化的同时,不知道我们是否在思考其实最先庸俗化的不是娱乐,而是我们的教育。因为教育的庸俗化才导致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的庸俗化,最终文化的庸俗化才在娱乐上直接体现了出来。可以肯定的讲,是教育庸俗了我们的娱乐。
如果你要问我一个名校能给我们的孩子带来什么?那么我告诉你,名校带给我们的孩子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见识,一种他在非名校里永远也无法寻觅到的思维模式,一种只有名校才具有的独特的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悠久的文化沉淀。我的孩子在非名校能看到的除了那些高大的教学楼之外就是自己大学里的一些朝夕相处的教授们,试问他们的新鲜思维来自哪里?又有什么可能性给他们创造很多有利的客观环境?比如,在名校里你可以见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成功企业家”、“学术大家”、“政坛名流”,而在非名校里可能永远都见不到这些。
我们的孩子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上大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个时代已经不能通过读大学而彻底改变命运了,读大学只是我们获得改变命运的技能的众多方法中的一种,如果去读一个非名校根本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那么我们又要这个“保险志愿”做什么?
我必须声明如下几个问题,以免误会:
1、名校不仅仅包括清华、北大,还有很多,每个省份都有很不错的大学;
2、如果你的成绩不好,考的也一般,我还是支持你报考一个和你水平相对称的学校,我这里的建议仅仅是针对那些有希望考名校而又犹豫不决的人的;
最后希望天下的父母明白一个道理:如果你真是望子成龙,那么你就让他去大海,因为只有大海才能给龙子龙孙磨练的空间;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穹的一只雄鹰,那就放开你捆绑在他雄壮的大腿上的枷锁,因为猎鹰不能被枷锁禁锢,否则他就变成了一只温驯的乳鸽。
不要问我你要去哪里,我会告诉你去远方;不要问我远方有多远,我会告诉你远方就在你现在看不见的但是在你竭尽全力之后你能到达的地方……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