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新生兼谈文科学习
作者:山西太原进山中学 邵捷 时间:2007/9/1 18:05:1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536
一、适应新的定位
有些学生初中的时候自我感觉是非常良好的,到了高中以后,这种感觉忽然消失了,发现自己好像处处不如别人了,再也找不到自己在原来学校的那种感觉了,很失落。有的对自己的能力开始产生了怀疑,自信心减弱了,甚至产生自卑感。
一是必须明白当你走进高中校门时,你就走向了成人,走上了一条搏取未来人生的不归路,当你走上这条不归路时,你必须明白,家长对你的庇护将越来越少,亲友对你的呵护将越来越远,甚至《未成年人保护法》也将不再适应于你。你必须明白,你的一言一行将产生三个效应:反映你个人的品性素养,影响你所在的班风校貌,折射你背后的家风家教。
二是不论你在初中成绩有多好,但过去的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根本不能说明现在和将来。你现在的同学都是各学校初中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因此,高中阶段的竞争,将比过去更激烈,更残酷。从此时起,你要全身心投入这场竞争中,不能有丝毫大意,否则,很有可能别人回超过你。你时时刻刻要有危机感、紧迫感,别回头张望,别人会趁机超过你!
三是每一个学生一定要做到自己和自己比,自己的现在和过去来比,自己的今天和昨天去比。只要是有一点的进步就是成功。只要你有一点点进步就感觉有成功的感觉,积少成多,慢慢会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还是挺快的。这样去想就会产生一些新奇,自信心就有了。无论是学习还是日常的生活,就会有意义得多,就会进步得多。
二、适应新的学习要求。
高中三年,不是鲜花铺就的,不是轻松造就的,更不是浪漫成就的。高中三年,是一个由蛹化蝶的过程,是一个由花到果的过程,是一个由苗到材的过程,是一个石墨变金刚石的过程。其间会有疼痛,会有失落,会有压力,更会有约束,有义务,有责任。那种期望庸过三年就会有大学上的想法是可笑的,那种自信苦学高三就有大学上的想法是幼稚的。唯有从高一就开始努力学习、科学学习的同学在群雄逐鹿的高考中才能笑傲沙场。而那些中途懈怠者、中途放弃者、中途分心者,要么赧颜返家,要么泪别校园,要么再上沙场。摆在我们眼前的是进入高中课程种类增多,难度加大,对自学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到了高中以后有些学生很快发现课堂上有时竟然有听不懂的,回答问题的时候也感觉把握性低了,课下作业的完成也不象过去那么轻松了。尤其文科的知识不论广度还是深度比初中是增加了不少,高中文科包括: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文科课程和数学、物理等理科课程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记忆量大。由于这个特点,使你在学习文科课程时所采用学习方法明显不同于理科。 (2)理解抽象。不像理科的理解比较形象、具体,文科的理解有点靠平时的潜移默化。达尔文曾说过“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不管我们学习什么,掌握正确的方法是最重要的。如何尽快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决定了你能否在学习中占据主动地位。
一是提高自学能力在初中,大部分同学是在老师的督促检查下学习的,没有自学习惯,但进入高中后,老师对学生的个别督促检查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学法的指导。这就需要同学们自觉加强自学的能力。第一,学习过程中第一遍看不懂时,就要想想看不懂的原因,直到看懂为止;第二,要边看书边动笔,该圈的圈,该点的点,该记的记。这样既能防止走神,又能强制自己积极思维寻找重点难点;第三,要善于归纳总结,把每一节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方法列出纲来,使记忆条理;第四,要善于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主要是做题,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加深理解。
二是注重课堂效率第一课堂笔记是不可缺文科课程有大量的文字信息,老师讲过的内容会很快忘记一些,即使当时不忘记,时间长了也会记忆不深刻。如果上课不记笔记,那么遗忘的部分将永远从你的大脑知识库中消失上课记笔记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使你的思路紧跟着老师走,增加课堂的学习效率;二是作为书本知识的补充和备忘,可以在课后或复习时拿来用。然而,记笔记不是记流水账,不是把老师上课时讲的每一句话都记下,而是记下重要的内容,如记录知识结构体系、思维过程等,特别要注意老师重点提示的内容。第二听课要投入,思路跟着老师走,更主要的是思维要活跃, 这是考验一个人的注意力的时候。另外,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你的思维是活的,学习效率就会成倍地提高(学习理科也一样。所以你会发现,有两个人,同样上课都非常认真,为什么一个成绩很好,而另一个成绩始终一般?道理就是:一个上课时思维是活的,经常把正在学的知识同以前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另一个上课时思维只是由老师领着,学哪看哪,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分析)。课堂笔记要弥补听课的不足,为日后复习提供清楚的提示线索,而不是教师的“讲话录音”。课堂笔记要记的是:①教师讲课纲目;②讲课重点、精华,如总结性、提示性、评议性话语,结论的推导过程,教师的补充内容;③听课时发现的问题。笔记是给自己看的,可自创“语言”;还要注意“留白”,便于随时补充;要“图文并茂”,有助于一目了然;要简洁浓缩,课后要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三是注重课外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聚沙成塔,就是靠得积累。对于文科的学习尤其重要,正如历史系的教授对学生说,你如果能积累20000张历史卡片,那么你将成为史学界的权威。所以,积累很重要。作业是一种积累。 作业可帮助学生在家里复习和预习,养成自觉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做作业一定要自己做,“实践出真知”;做时要仔细审题,“看得难,分得清,联得起”;要认真解题,“准确、规范、迅速”;要细心查题,“查步骤,查运用,查结果”。文科的作业分四种类型; 第一种是助记型的作业。如语文中的抄写词语,英语中的抄写单词,政治、历史等中的抄写名词解释等。这类作业主要帮助你记忆。 第二种是整理型的作业。如各科中的回答问题等,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分散在课本中,做了作业后,等于把它们整理在作业本上。这类作业可作为以后的复习材料。第三种是分析型的作业。这类作业在课本中难以找到现成的答案,要靠你利用上课或平时积累的知识来完成。如写出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比较两个历史事件的异同点等等。 第四种是拓广型的作业。这类作业一般同课本没有直接联系。如语文课后,老师叫你去找出10个歇后语;历史课后,老师叫你去了解某个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等等。这些其实是你平时积累知识的好途径。课外知识是一种积累。不知你知道不知道,学好课本知识其实是为了能更好地学习课外的知识。如果一个人除了学习课本的知识外,课外知识懂得很少,那么他就没有达到学习目的。 课本的知识是基础,而课外的知识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学习课外知识能帮助你更好地掌握、应用课本的知识。你的课外知识丰富了,阅读、分析、理解、写作水平也就上去了。 你可以看课外书,看报纸和杂志,看文科类的,看自然科学的,在温家宝总理看望人大学生的讲话中我们发现他经常引用一些前人的话。沈阳有位教授专门作了个总结,发现其中他引用前人的话中有百分之九十五是教科书上所没有的,这或许给了我们一种启示,一种博学广识的启示。面对同学们,温总理还讲了他刻苦学习的经历:“我把别人的睡觉时间拿来读书,晚上回宿舍,同学们都睡了,我总是读到最后熄灯。睡到半夜起床,又开始读书。那时候我没有手表,大约是早上两三点就起床了”。温家宝说,不希望现在的大学生们都像他那样苦读书,但希望大家博览群书,多记点知识总是有用的。谈古论今是一种积累。平时多和别人谈古论今。和同学谈,和家里人谈,和邻居谈,和亲戚谈,和伙伴谈,和陌生人谈,和老师谈。把你知道的东西说给别人听,也从别人那里听别人说的东西。多和别人谈论,你会首先发现你的表达能力提高了,你能讲出你脑子里所想的东西。 多和别人谈论,你还会发现你的知识面加宽了,你从别人那里“交流”到很多知识。复习是一种积累。⑴尝试回忆。看书前独立回想老师上课的内容,反问自己:今天主要讲了几个问题,哪些懂了,哪些不懂。及时检查当天听课效果,增强记忆,提高看书、整理笔记的针对性。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