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社会诚信体系让助学贷款更获保障

作者:不详  时间:2007/9/20 17:51:33  来源:北京晚报转载  人气:575
  目前,学生受到诚信教育的渠道和数量各不相同,主要依学校诚信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社会诚信意识的熏陶决定。有的学生说,除了与银行签署贷款协议时接受过诚信教育外,大学四年都很少接触这方面的教育。也有的学生表示,班级的辅导员是自己接触最多诚信教育的来源。
  助学贷款政策需要
  学校做好诚信教育工作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工作处处长王英国表示,2004年以前,由于助学贷款政策尚在完善,学生毕业后就要还款,导致一些工作情况不理想的学生未严格遵守贷款协议。
  毕业学生还款情况,影响着银行对学校学生的信任度,进而直接影响到未来银行向该校学生贷款的人数。因此,学校作为学生个体与银行间的“媒介”,需要做很多诚信方面的工作。王处长介绍,在申请助学贷款时,学校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要负责召集学生,进行政策及诚信教育,告诉学生助学贷款是国家帮助贫困生的政策,学生对国家和社会应有感恩意识。在学生贷款期间,通过对申请贷款学生的班级辅导员、周围同学的了解以及从学生食堂消费记录等各方面,学校都会对这些学生予以长期关注。毕业前,学校相关部门要协助银行与学生签订还款协议。学生在毕业后,学校还会与用人单位配合,希望及时提醒学生还款。
  王处长表示,如果毕业学生还款率低,既让学校的声誉受损,也会对后续学生的贷款产生直接的影响。其实,学生贷款偿还情况,直接反映了诚信问题,这也应是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素质之一。目前来看,中国的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还没有养成查看诚信不良记录的习惯,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企业逐渐关注到诚信方面的考查。一个人存有不良记录,是信誉低的表现。在西方国家,诚信不良记录的共享渠道是较为畅通的,没有诚信的人几乎无法在社会生存。
  易之易工作网CEO金辉表示,高校的诚信教育工作并不都做得完善。有的学校甚至做得较为欠缺,“保护”自己学生的工作做得更多,把学生是否还贷的情况“保密”,这与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建立也有关系。
  个人诚信记录
  应与就业挂钩
  诚信意识需要树立,不仅是银行宣传的工作,同时需要有高校的支持。诚信意识在树立的同时,更需要监管。
  从去年年初开始,全国已经建立了个人征信系统,包括学生助学贷款的还款情况,都要进入国家建立给个人的征信系统当中。个人的违约记录,会对自己未来进行信用贷款甚至办理信用卡产生影响。
  金辉表示,诚信的不良记录,未来除了影响个人的银行贷款外,在人才交流领域也应产生影响。我国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属于国家扶持领域,国家的目标也是促进人才交流,进而促进经济发展,但目前最大障碍是缺乏诚信保障。在国外,人出生以后会有“福利号”,未来个人所有诚信记录都与这个福利号有关。据了解,德国一个大学生大学三年级曾有一次逃公交车票的记录,去应聘时企业都能看到这一记录,可见诚信体系的完善。
  金辉表示,目前,我国的档案联网刚刚建立不久,而社会上不诚信的根源较深,如果再不建立起良好的诚信体系,就会阻碍人才行业的正常发展。“编造一份简历,可能会收获多一个面试机会,但对于一个人来讲,得到面试机会并不是最终的目的。企业最终需要的是在岗位上真正称职的员工,诚信还是最重要的。”
  诚信是企业
  录取员工的一个方面
  奥的斯电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全国招聘经理徐红表示,校园招聘,会综合评判毕业生的素质,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团队合作和工作态度等都是考查的方面。徐红认为,在校大学生自身并没有完全独立的经济来源,加上现有的贷款审批程序的相对宽松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造成学生对于自我还贷能力的评估失误。因此对于企业来讲,不会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还贷记录作为企业录用与否的决定因素,但如果有这个记录,企业也会进一步了解情况。
  易之易工作网CEO金辉表示,企业对学生是否有过申请贷款的经历,是否有过不良诚信记录,缺乏途径查询。金辉认为,个人贷款不应属于隐私部分,包括在学校的一些不良行为都应该记录在学生的不良记录中——这些表现属于教育的一部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不应该是脱节的,学生在校期间出现的问题,如果社会无权知道,就会导致学校培养的人是什么样子的社会不能够予以了解。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